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8届高三年级质量普查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1道小题,约11310字。
2018届呼和浩特市高三年级质量普查调研考试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涂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做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过去数十年中,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全球治理体系不断发展完善。随着日趋严重或全新的全球性问题不断涌现,全球治理面临的压力与挑战日益加大。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人类全球治理的需求加大与全球治理或全球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二是现行全球治理机制的弊端日益凸显;三是全球治理的改革已经启动但却步履蹒跚。。
全球治理的公共产品性质构成了其供给不足的内在逻辑,以至全球治理仍远未实现对全球性问题领域的“全覆盖”。全球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的特点。维护世界和平、维持全球贸易金融体系稳定、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等,都需要付出高额成本,而这些产品的享用却是不分国家的。换言之,即使一国不为这些产品的提供做贡献,它也可以享受这些产品带来的好处。这使各国无形中受到一种激励,那就是尽量让别国承担提供公共产品的成本,同时让自己成为“搭便车者”,其结果就是掣肘了全球公共产品的供应。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全球治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在公共产品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协调各行为体之间不同的利益互动关系,从而尽可能多地提供全球公共产品。
现行的全球治理机制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发达国家主导建立起来的。这些机制建立后,在应对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同时也应该看到,一些热点地区的冲突甚至是战争此起彼伏,各种形式的贸易、投资和金融保护主义依然盛行,气候、环境、网络信息和极地、外空等新兴领域的挑战日趋加大,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深刻暴露了现行全球治理机制的诸多弊端。由于缺乏相应的调整和变革,一些传统全球治理机制日益难以适应全球性问题新形势的需要。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许多全球规则或机制的“非中性”色彩十分浓重,并业已成为维护和扩大少数既得利益国家或国家集团利益的工具。
在困难和危机面前,世界各国都意识到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习近平主席曾明确指出,随着全球性挑战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但是,由于以美欧为代表的既得利益国家或国家集团的阻挠,一些全球治理机制的治理结构长长期没有变化,即便是已达成的改革共识也常常出于它们对自身利益的考虑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执行。例如,对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0年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美国国会直到2015年12月才表决通过,并且还附加了对IMF拥有更大监督权的条件。全球治理改革的难度由此可见一斑,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任重道远。
(节选自《中国参与全球治理问题的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1全球治理面临的日益加大的压力与挑战包括三个方面:全球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现行全球治理机制并不完善,全球治理的改革进程已经起步但步股蹒跚。
B.全球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即一国不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提供做贡献,它也可以享受这些产品带来的好处,这一特点造成全球公共产品供应不足的现状。
C.全球治理面临日趋加大的新兴领域的挑战,气候、环境、网络信息和极地、外空是包括在这些领域中的内容。
D.对全球治理机制进行必要的和必须的改革和完善,这已是世界各国在困难和危机面前达成的共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尽量让别国承担提供公共产品的成本,同时让自己国家成为“搭便车者”的现状,论证了全球治理公共产品的性质构成了其产品共给不足的内在逻辑。
B.2008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有力地论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发达国家主导建立起来的现行全球治理机制的存在诸多弊端。
C.习近平主席曾明确指出,随着全球性挑战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论证了中国对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D.以欧美为代表的既得利益国家或国家集团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长期阻挠全球治理机制的治理结构变化,阻碍改革共识执行。论证了一些传统全球治理机制日益难以适社全球性问题新形式的需要。
3.根据全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全球治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在公共产品供应的情况下,协调各行为体之
间不同的利益互动关系,尽可能地多提供全球公共产品来看,全球治理要实现对全球对问题领城的“全覆盖”是不可能的。
B.对全球规则或机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革,在一定意义上是基于许多全球规则或机制常浓厚的“非中性”色彩。
C.在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方面,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贡献了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D.日趋严重或全新的全球问题不断涌现,全球治理机制陈旧、弊端诸多,改革步腹蹒跚,因此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任重道远。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好的故事
鲁迅
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的,早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踝上。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象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