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30(微教案)
- 资源简介:
约2370个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4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与结构,掌握过渡段的知识。
2、学习文章写景技巧。
3、体味作者在文中渗透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过渡段的作用及划分原则
2、文章第二段的写景特点
[难点] 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态度
三、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理解过渡段的作用、划分原则。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大家,他十岁读书、十二岁进“三味书屋”随寿镜吾老先生学习,不久祖父因科场案入狱,父亲又常年卧病不起,家道中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即是回忆他童年时的一段快乐往事。
(二)回忆有关鲁迅的知识(激发学生回忆,巩固所学知识)
1、生平及相关知识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故乡:浙江绍兴
2、《野草》与《朝花夕拾》的基调之别
前者:沉闷、压抑
后者:开朗、活泼
(三)过渡段
1、由解题引入
根据“从……到……”的句式将文章分为两部分:
①~⑧/⑨~末尾
第一部分:百草园的生活
第二部分:三味书屋的生活
2、提出质疑:第9段也涉及到一点百草园的事情,为何会划入第二部分?
明确:过渡段
3、讲解相关内容
⑴作用:承上启下
⑵划分原则:“划下不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