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教案学案(打包16套)
- 资源简介:
高中语文第4单元(教案学案)(打包16套)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第4单元第10课别了“不列颠尼亚”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120171027253.doc
高中语文第4单元第10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20171027247.doc
高中语文第4单元第10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120171027248.doc
高中语文第4单元第10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120171027249.doc
高中语文第4单元第10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120171027250.doc
高中语文第4单元第10课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20171027251.doc
高中语文第4单元第10课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120171027252.doc
高中语文第4单元第10课别了“不列颠尼亚”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120171027254.doc
高中语文第4单元第11课包身工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20171027255.doc
高中语文第4单元第11课包身工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120171027256.doc
高中语文第4单元第11课包身工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120171027257.doc
高中语文第4单元第11课包身工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120171027258.doc
高中语文第4单元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20171027259.doc
高中语文第4单元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120171027260.doc
高中语文第4单元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120171027261.doc
高中语文第4单元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120171027262.doc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教学目标】
1.理解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
2.学会分析新闻中的记者的感情倾向。
3.品味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4.牢记历史教训,树立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奋斗的雄心壮志。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分析新闻中的记者的感情倾向。
2.让学生能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启发式。
【教 具】幻灯片、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一、导入激趣
普利策新闻奖评审组颁奖词
奥斯维辛作为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的“杀人工厂”而为人们熟悉,各国记者纷纷报道它的残酷、血腥。罗森塔尔本着记者的良知独辟蹊径,突破了“客观报道”的框框,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辛集中营博物馆,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召唤起人们对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他的发表,充分地表现了一名新闻记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为新闻史上不朽的名篇。因此,我代表普利策新闻奖评审组把本届普利策新闻奖中的最佳消息奖颁发给《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作者罗森塔尔。
在当时的美国引起极大轰动,还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文章。
二、奥斯维辛集中营介绍
大量资料图片ppt.展示:
奥斯维辛集中营,壁垒森严,四周电网密布,内设哨所看台、绞刑架、毒气杀人浴室和焚尸炉,由第一集中营和奥斯维辛集中营组成,用于消灭欧洲的犹太人,是希特勒种族灭绝政策的执行地,是第三帝国——纳粹德国最大的灭绝营。约有40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犹太人在此经受严刑拷打,惨遭杀戮。奥斯维辛是纳粹德国犯下滔天大罪的历史见证。
奥斯维辛是波兰南部一个只有4万多居民的小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兰斯在这里设立了它最大的集中营,这个小镇因此闻名于世。当年纳粹奥斯维辛集中营管理局控制的地区面积40平方千米,包括3个集中营:奥斯维辛主营、布热
……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学习目标 】
1.理解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
2.牢记历史教训,树立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奋斗的雄心壮志。
【学习重点】
1.分析新闻中的记者的感情倾向。
2.品味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预习说明】
1、结合学案内容,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相关历史。
2、梳理文章结构,划出本新闻的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部分。
【知识链接】
历史回放
1、奥斯维辛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年4月)于波兰建立的最大的集中营, 曾关押多国的平民、战俘、政治犯,被称为最大的“杀人工厂”。每天都有许多人被运送到这里作为实验品或是屠杀(以犹太人居多),然后被投进焚尸炉焚毁,简直惨绝人寰!
2、1945年1月,苏联红军解放了这里,当时获救的人不足7000,几乎每人都瘦弱不堪, 表情呆滞,甚至精神失常。这里简直就是一座“人间地狱”,一个犹太人永远的“噩梦”。
3、1947年7月2日,波兰会议通过一项法案,将原址辟为殉难纪念馆,并在周围划定一个默哀区,以此纪念在灾难中不幸死去的无辜者。
4、1979年,奥斯维辛集中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5、该消息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写下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章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
6、纳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德国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是以希特勒为头子的最反动的法西斯主义政党。
学海拾贝
普利策奖也称为普利策新闻奖。 1917年根据美国报业巨头约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的遗愿设立,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已经发展成为美国新闻界的一项最高荣誉奖,现在,不断完善的评选制度已使普利策奖成为全球性的一个奖项。
【教学过程】
一、基础落实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凝重(nínɡ) 纳粹(suì) 焚尸(fén) 雏菊怒放(chú)
B.婆娑(suō) 嬉笑(xǐ) 撰写(zhuàn) 明媚温暖(mèi)
C.沼泽(zhǎo) 凋谢(diāo) 废墟(xū) 步履蹒跚(lǚ)
……
《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新闻报道的一般结构,了解本文的层次与脉络。
2.提高分析新闻结构的能力,学习新闻的写作方法。
3. 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的发展中的贡献,引导学生关系国家大事,激发民族自豪感和为祖国发展做贡献的信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脉络,了解新闻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学会写作。
【教学方法】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一则优秀的新闻报道。课文针对中国航天事业这样一个重大题材的报道,既记录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的壮观场面,更着力揭示了几代航天人近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凸显了国人的喜悦和自豪。在教学中材料分析和引导的方法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能使直观而深刻地了解文章主旨和所包含的精神内涵。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一、查阅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及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等资料,了解作者这篇新闻报道的写作背景。
(学生查询、师生交流、教师引导。)
二、带着问题阅读文章:
1.读完这篇新闻报道后你有什么感受?
2. 这篇新闻报道在有什么写作特色?你能大概了解新闻报道写作的一些特点吗?
第一课时
本课时主要初步阅读感知的基础上梳理并掌握课文的内容,概括本则新闻报道的事件,回顾中国航天史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导学生掌握新闻的一般结构,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一、课文导入
从远古时期的嫦娥奔月,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屈原的仰望宇宙发天问,再到闻名中外的“爱国飞行师“”冯如……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然而,只有到了今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梦想到底是如何变成现实的。今天,我们有幸了解到这个历程,解开先前的种种疑惑。那么,就让我们马上进入《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学习,领略我们期待已久而骄傲自豪的“飞天”历程。
二、写作背景
2003年15日上午9时整,一艘中国的载人火箭,从酒泉的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21个小时、60万公里的绕行任务后,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內蒙古大草原上。
……
《飞向太空的航程》
学习目标
1、了解神五上天的相关事宜,关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2、分析课文标题特色,学会拟新闻标题。
3、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学习重点: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奋斗历程
学习难点:分析课文标题特色,学会拟新闻标题
课时:一课时
思路方法:重点在于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要学以致用,多联系现实
学习过程
导入:
一、知识积累
1、作家作品
贾永,曹志,白瑞雪,新闻工作者,发表于2003年10月17日的《解放日报》
2、基础积累
翌(yì)年 横亘(gèn) 橘(jú)红 九霄(xiāo) 酝(yùn)酿(niàng)
苛刻:条件要求等过高
横亘:山脉桥梁等横跨、横卧
尘封:搁置已久,被尘土盖满
不同凡响: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凡响,平凡的音乐。
知识链接:
中国航天大事记
1、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2、1958年4月,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3、1964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中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4、1968年4月1日,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宇航员和进入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5、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东方红》乐曲传遍全世界,中国从此迈入了探索太空的时代。
6、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返回式卫星,卫星在轨运行3天后,按预定计划顺利回收,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资源评论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