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29
- 资源简介:
约4990个字。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课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融情入景的描绘景物的写法,培养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
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3.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重点 1.熟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以及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的思想感情。
难点 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景方法,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说到鲁迅,你也许会想起他那独具一格的隶体“一”字须,也许你还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吧。
听老师讲。 用作者的经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
课题解读 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作者用“从……到……”将课文分为两部分,反映了作者从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从题目可以看出,文章是按空间顺序写了两部分内容:一是写童年时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1-8段);一是写作者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9-24段)。
看书,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读懂题目,理解文意。
培养学生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
初读课文,
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默看课文,思考问题:
1.为表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作者写了哪些内容?
百草园是乐园,“乐”体现在“我”在百草园中的无穷乐趣:有春夏秋有趣的景物,有神奇的美女蛇故事,有雪地捕鸟等有趣的游戏。一个“乐”字体现了作者对百草园的无限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