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00字。
边城(节选)
浙江兰溪市第四中学 李勇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
2、 感受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色。
3、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
二、 重点与难点
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和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
三、教学过程
【课文导入】
伴随着一首悠扬的乐曲,水波荡漾,把我们带到了世外桃源似的湘西世界,作者沈从文虚化在一幅湘水落日图景中,进入了课件的主页面。
(背景图)
文学常识
心理刻画
人物形象
环境描写
语言特色
退出
音乐
【课件主体】
(一)文学常识
1、作家简介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身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现的,而都市题材下的上流社会“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烛照下获得显现,正是他这种独特的价值尺度和内涵的哲学思辨,构起了沈从文笔下的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也正由于这种对以金钱为核心的“现代文学”的批判,以及对理想浪漫主义的追求,使得沈从文写出了《边城》这样的理想生命之歌。
2、《边城》情节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展示给读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边城》发表于1934年,小说描写了山城茶峒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与摆渡人的外孙女翠翠的曲折爱情。青山,绿水,河边的老艄公,16岁的翠翠,江流木排上的天保,龙舟中生龙活虎的傩送……《边城》中的一切都是那样纯净自然,展现出一个诗意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然而最终美好的一切只能存留在记忆里:天保与傩送一个身亡,一个出走,祖父也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死去,一个顺乎自然的爱情故事以悲剧告终。沈从文的《边城》,巩固、发展和深化了乡土抒情模式,其艺术独创性主要在于将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统推向了顶峰。
3、电影《边城》片头欣赏
(二)心理刻画
细腻的人物心理描写,真挚的人物情感展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这是沈从文“湘西”小说的一大特色。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不以情节的曲折、动人取胜,然而,他为我们塑造的一个个艺术形象却鲜明生动、真实可感、情态逼真、富于活力。这样的艺术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心理描写的成功。
1、以翠翠的心理活动为主线
(1)翠翠的想
问题1、第一段中,翠翠为什么会感到“薄薄的凄凉”?
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