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2(课件+课时跟踪检测+教学案,3份打包)
- 资源简介:
课件共58张,学案练习约13610+3070字。
第11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_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人称“苏东坡”。
作品 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
评价 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首,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生平经历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绍兴三十一年(1161)曾随耿京在山东起兵抗金,后在南宋先后任建康通判,江南、湖南、湖北安抚使等职,有政声。因与当权者不合而屡遭贬谪,一生郁郁不得志,最终忧愤而死。
作品 著有《稼轩长短句》、奏疏《美芹十论》《九议》等。
评价 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辛弃疾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二)人物轶事
出人头地
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学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卓绝的文风所倾倒。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欧阳修对苏轼的才华很赏识,他曾对老友梅尧臣说:“读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这就是“出人头地”成语的来源。意思是说,自己应给这位有才华的青年让路,让他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辛弃疾舞剑惊千户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少年时代,是在国运衰颓、兵祸连绵的情况下度过的。他刚满十六岁,家乡济南就被金兵占领了。他目睹烽烟翻滚,山河破碎,仇恨的种子深深地埋藏在心间。
有一天,金人贵族中的一个中下级军官司完颜千户耀武扬威地来到
……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表达能力专练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①烽火扬州路道路②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指代精锐的部队
B.①千古风流人物杰出,英俊,有才能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度,气质
C.①卷起千堆雪雪花②神鸦社鼓社日祭神所鸣奏的鼓乐
D.①元嘉草草仓促行事②酹江月古代祭奠时把酒洒在地上祭神
解析:选D A项,路,宋代行政区划名。B项,②风流,指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C项,雪,比喻浪花。
2.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B.卷起千堆雪
C.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解析:选B B项,借喻,用“雪”比喻浪花。A项,“风流”借指他们创建的功业;C项,“金戈铁马”借指战争;D项,“神鸦社鼓”借指祭祀。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强虏灰飞烟灭
A.羽扇纶巾
B.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C.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D.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解析:选B 例句的“灰”“烟”是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A项,羽扇纶巾,名词用作动词,拿着羽扇,戴着纶巾。B项,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C项,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暗。D项,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资源评论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