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ppt194(课件+课时跟踪检测+教学案,3份打包)
- 资源简介:
课件共57张,学案练习约14010+4050字。
第9课 阿房宫赋
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著名诗人。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官至中书舍人。曾做过黄州、池州等地刺史。杜牧年轻时即有抱负,但因性情耿直而在仕途颇不得意,晚年逐渐变得保守消极。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杜樊川”。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作品 主要作品有诗歌《江南春绝句》《山行》《泊秦淮》《清明》《过华清宫绝句》及文集《樊川文集》,后人编有《樊川诗集注》和《杜牧诗选》。
评价 杜牧工诗、赋、辞,诗歌创作成就最高。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多针砭时事;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
(一)背景链接
杜牧所处的时代,唐王朝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且藩镇跋扈,吐蕃、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杜牧针对这种形势,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但唐敬宗李湛好游猎,喜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对于这一切,杜牧既愤慨又痛心。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指出:“宝历(敬宗的年号)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二)常识整理
赋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铺采摛文”就是铺陈文采辞藻,极力渲染夸张,这是其形式上的特点;“体物写志”就是咏物说理,即通过对山水、风物、宫苑、鸟兽乃至车旗仪仗、音乐舞蹈等事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意图,这是其内容上的特点。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赋在结构上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前面有序,说明作赋缘由,用不押韵的散文或骈体文;中间是赋的本身;后面有“乱”或“议”的部分,对全篇作小结。
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的赋,叫“短赋”;以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赋为“辞赋”;魏晋以后,赋文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作“骈赋”;唐代,赋文又由骈体转入律体,称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就的赋称为“文赋”。
六国灭亡了,天下统一。蜀地的山光秃了,阿房宫(建成出现了。(六王毕,四海一。 蜀 山兀, 阿房 出。)
毕:结束,此指为秦国所灭。一:统一。兀:高而上平,指伐尽蜀山的树木。出:出现,意思是建成。(它覆盖( 覆压)
绵延三百多里地,(楼阁高耸遮天蔽日。( 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覆压:掩盖。此句形容宫殿楼阁接连不断,
占地极广。隔离天日:遮蔽了天日。形容宫殿楼阁的高大。(它从骊山向北建造,折向西面,( 骊山北 构 而 西折,)
……
课时跟踪检测(九) 阿房宫赋
一、文言基础专练
1.下列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六王毕,四海一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B.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C.奈何取之尽锱铢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解析:选C A项,统一/专一。B项,喜欢/珍惜。C项,占取。D项,家族/灭族。
2.下列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盘盘焉,囷囷焉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B.不敢言而敢怒谁得而族灭也
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D.多于九土之城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解析:选D A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助词,无实义。B项,表转折关系/表顺承关系。C项,人/语气词。D项,比。
3.下列加点词语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 )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⑥用之如泥沙 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⑧多于市人之言语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③⑤⑥⑧ D.②③⑥⑦
解析:选C ①钩心斗角:古代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②气候:古义指天气,冷暖。④经营:古义指经营积累的金玉珠宝等物。⑦可怜:古义指可惜。
4.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可怜焦土 ②楚人一炬 ③韩、魏之经营 ④辇来于秦 ⑤而后人哀之 ⑥骊山北构而西折
A.①②/③/⑤/④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选A ①②名词作动词,③动词作名词,④⑥名词作状语,⑤动词的为动用法。
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以后的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时济世的情怀。
B.第1段运用比喻、夸张手法和虚实结合的写法,通过写阿房宫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