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ppt48(课件+课时跟踪检测+教学案,3份打包)
- 资源简介:
课件共45张,学案练习约14080+3850字。
第7课 落日
生平经历 朱启平(1915-1993),原名朱祥麟,浙江嘉兴人,杰出的战地记者。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自荐到美国太平洋舰队当随军记者。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日本签字投降仪式。朱启平是在场目睹这一历史性时刻的三名中国记者之一,他发回的长篇通讯《落日》被传诵一时,公认为是“状元之作”,许多记述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书籍都转载了这篇文章,后来文章还被收入了大学新闻教材。
作品 著有《朱启平新闻通讯选》
评价 新闻人严秀(曾彦修)先生1997年读到后来结集出版的《朱启平新闻通讯选》,就发自内心地赞许说:朱启平的新闻通讯之所以值得长久保存,关键在于两个字——眼光。
(一)背景链接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日本在泊于东京湾内的美舰“密苏里”号上签字投降。当天,《大公报》战地记者朱启平和黎秀石就在舰上,距签字桌不过两三丈远,目睹了历时18分钟的受降仪式。整个仪式结束时,正好是9时18分。朱启平不禁联想到在过去的岁月里,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所犯下的一系列罪行。在受访结束后,朱启平马上转到停泊在日本横须贺港的中军舰上,着手撰写著名的长篇通讯《落日》。这篇记述日本侵略者签字投降新闻的通讯,在当时《大公报》(重庆版)的重要位置刊登出来。读者争相阅读,轰动一时。
(二)常识整理
通讯是较为详细地报道客观事物的新闻体裁。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方法,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事件或问题。
通讯和消息是常见的新闻体裁,都具有真实、新鲜、及时的特征。通讯与消息的不同点是:内容上,消息简单地报道发生了什么事,不多写情节,通讯则报道前因后果,展示情节;表现手法上,消息以记叙为主,通讯则综合采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手法,表现生动形象。通讯所报道的内容在时间跨度上比较大,要选择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掌握丰富的材料,提炼具有重要意义的主题,围绕主题,抓住矛盾,展开情节,注意细节描写,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常见的结构有按照时间顺序、事物发展过程安排层次的纵式结构和按照逻辑顺序、事物发展的顺序安排层次的横式结构。
(三)博览悦读
《落日》赏析
《落日》这一长篇通讯,报道了1945年9月2日在“密苏里”号战舰上,中国和其他反法西斯盟国接受日本投降仪式的新闻事件。
“落日”这个标题意味深长,耐人咀嚼。虽然事件并非发生在日落时分,文中也没有涉及太阳的地方,不过绝
……
课时跟踪检测(七) 落 日
一、语言表达专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瓦砾(lì) 颠簸(bǒ) 舷梯(xuán) 羡慕(mù)
B.栖息(qī) 戳进(chuō) 勋绶(shòu) 应酬(yīnɡ)
C.窒闷(zhì) 堡垒(bǎo) 厥功(jué) 湔雪(jiān)
D.胡诌(zhōu) 窗帷(wéi) 挣扎(zhā) 顷刻(qǐnɡ)
解析:选C A项,“舷”应读xián;B项,“应”应读yìnɡ;D项,“扎”应读zhá。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荒忙 荒谬 荒凉 天网恢恢
B.安祥 斐然 内涵 小心翼翼
C.清晰 秘室 贤慧 不屈不绕
D.窒息 鹊跃 胀死 目光迥迥
解析:选C A项,荒忙—慌忙;B项,安祥—安详;C项,秘室—密室,贤慧—贤惠,不屈不绕—不屈不挠;D项,鹊跃—雀跃、目光迥迥—目光炯炯。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但是,在全舰________肃穆的气氛下,他们很快也不出声了。
②各国代表在签字时的态度以美国最________,中国最严肃,英国最欢愉,苏联最威武。
③只见中国代表身穿深灰黄军服……法国代表本来穿着雨衣,携一根手杖,这时也卸衣去杖,露出一身淡黄咔叽制服;澳洲代表的军帽上还围有红边……真是______,目不暇接。
A.庄重 安闲 琳琅满目 B.庄严 安闲 五光十色
C.庄重 安然 五光十色 D.庄严 安然 琳琅满目
解析:选B “庄严”是庄重而严肃的意思,比“庄重”更符合当时的气氛。“安闲”比“安然”更能表现出美国作为这次仪式的主人的悠闲姿态。琳琅满目: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不合语境。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梅津美治郎是前天津日本驻屯军司令,著名的“何梅协定”日方签字人。当年在我们的国土上不可一世,曾几何时,现在在这里重逢了。
B.现在14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签字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