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金森工厂》ppt12(3份打包)
- 资源简介:
课件共24张,学案约3280+5000字。
1 在哈金森工厂
教学目标:
1.掌握传记文学常识。
2.了解邓小平的一些历史事迹,掌握人物性格。
3.学习人物的不畏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掌握传记文学常识。
2.学习人物的不畏艰难的精神。
教学难点:
传记中引用各种资料的作用。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一位矮个子青年,年仅16岁,就远涉重洋,来到法国,寻求国家富强的道路;有一位设计师,他在南中国画了一个圈,古老的民族便打开了瞭望世界的窗口;有一位老人,他用卓绝的智慧和坚定的信念,让流浪了一百年的孩子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但在他有生之年却没能踏上香港的土地,老人带着永远的遗憾和些许欣慰,离开了他挚爱着的人民。他就是世纪伟人,邓小平。今天我们就追寻伟人的足迹,去探寻伟人漂泊异域的心路历程,来了解邓小平在法国哈金森工厂打工的生活。
二、基础知识
1. 读准字音
记载(zǎi) 间或(jiàn) 什物(shí) 拆掉(chāi)
2. 辨析字形
奈 nài 奈何 帐 zhànɡ 帐篷
荼tú 如火如荼 账 zhànɡ 账目
茶chá 茶叶 胀 zhànɡ 膨胀
拆 chāi 拆除 棚 pénɡ 木棚
坼 chè 干坼 绷 bēnɡ 绷带
忻 xīn 忻州 硼 pénɡ 硼酸
3. 词语释义
①人满为患:因人多造成了困难。
②水泄不通:连水都流不出去。形容非常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泄:排出。
③千里迢迢:形容路途遥远。迢迢:遥远。
……
高明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学科学案
课 题 课 型 课 时 讲 学 时 间 班级 姓名
在哈金森工厂 新授 2课时 2017年2月
【学习目标】
1、学习并掌握传记的文体特点和写作方法。
2、感受传主的人格魅力,领略他们丰富的心灵世界。
【学习重难点】
传记的写作方法;感受传主的人格魅力。
【课前预习】
1、 题目交代了邓小平留法勤工俭学曾经工作过的一个工厂。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一下:这段经历有何特殊性呢?
参考答案:哈金森工厂在邓小平人生中处于转折点的地位,在此他加入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成为了一名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者。
【课堂活动】
时间 事件
1921年4月23日 来到巴黎
1921年10月22日 进入香布朗工厂
1922年2月14日 进入哈金森工厂
1922年6月 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1922年10月17日 离开哈金森工厂
1923年2月2日 重新回到哈金森工厂
1923年3月7日 又离开哈金森工厂
1、阅读课文,制作邓小平同志1921—1923年的年谱:
2、从邓小平在哈金森工厂的经历中,你得到什么启发?你认为人应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参考答案:邓小平在异国他乡,并没有因为物质的贫困、工作的辛苦就放弃自己的理想。他以自己的勤奋和智慧,通过一步步扎实而具体的工作,克服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