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小说阅读ppt(课件+检测+专题专项增分练,14份打包)
- 资源简介:
2018年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检测 专题专项增分练):第一部分专题二(1)小说阅读
专题专项增分练.doc
专题二学案1即学即练.doc
专题二学案1突破三类情节题.ppt
专题二学案2即学即练.doc
专题二学案2突破三类环境题.ppt
专题二学案3即学即练.doc
专题二学案3突破三类形象题.ppt
专题二学案4即学即练.doc
专题二学案4突破两类标题的作用与意蕴类题目.ppt
专题二学案5即学即练.doc
专题二学案5突破小说主题类题目.ppt
专题二学案6比对分析法帮你稳取“4选1”选择题.ppt
专题二学案6即学即练.doc
自学案 三步阅读 检索小说文本信息.doc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学案1 突破三类情节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导学号 56110002)
我讲最后一个故事
裘山山
不知是谁提议的,每人讲一个故事。
当这个提议摆上桌面时,桌前坐着的八个人都已经喝得差不多了。
简班长叫简单,如今早已是简处长了,他醉意浓浓地说,我可是天天看报的,大小报都看,从上班看到下班,谁要剽窃报上的现成故事,我马上就能知道,罚他喝酒!
大家一个个说着自己的故事,引来一阵阵笑声。简单说,严亮,你讲讲吧,让我们也了解了解你。他一边说一边看着米晓岚,米晓岚若无其事的样子,但看得出,她的内心并不轻松。
严亮和米晓岚上高中时就挺要好的,上大学后依然情深意长。没想到严亮从军医大毕业后,一下分到了西藏。两人就此分了手。
孙家杰见严亮不讲,就说,这样吧……没等他说完话,张平均自顾自地说,有一天晚上我和几个朋友在自己的酒楼喝酒,喝高兴了,就站起来大声宣布,今晚所有的客人都免单!这下可好,欢声雷动,夸我是个豪爽的老板……
严亮说,比起你们讲的这些故事,我的生活实在太平淡了。我们团驻守的那个地方,叫察隅,海拔跟成都差不多,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绿色,还有花。
米晓岚插话说,察隅怎么会和成都海拔一样呢?差得太远了。
严亮看她一眼说,你怎么知道?
这是他们俩今晚第一次搭话。严亮说,当然,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我们那儿有一种毒蚊子,它只要在你手上叮一下,你整条胳膊都会肿,半个月才能好。有一天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蝎子煮熟了吃可以消毒,要是生吃会不会更好些呢?我就决定试试。
简班长说,你小子胆子还挺大。他注意到,米晓岚抬起头来,有些担心地看着严亮。
严亮笑笑说,我找来一个卫生员,让他观察我的情况。结果吃下去后,没有任何中毒反应。我这才大胆地用到临床上,当天就能止疼止痒,三天就能消肿。把我们团长高兴的,给我记了一功。
简单说,严亮,我认为你讲的这个吃蝎子的故事,是今晚最精彩的故事。
大家哄地笑起来,纷纷说,同意!同意!
一个细细的声音突然响起,说,我还没讲呢,你们怎么就评出最精彩的了?
……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学杂3 突破三类形象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迟到的荣誉
王老北
老刘失踪了。
那次爆炸共响了两声,第一声和第二声之间隔了一段时间。
老刘是厂里的工程师,平时铁青着脸,倒竖着眉,在安全与技术问题上寸土不让,厂领导和工人没有望见他而不发怵的。这天晚上,老刘带领徒弟抢修完三号压缩机组时,天已快亮了,本来老刘是想睡上半天的,但是想到设备老化,还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在家匆匆吃了早饭,骑上自行车就向工厂奔去。
老刘快到工厂时,就听到压缩机房方向传来“轰”的一声巨响。由于路上人多,他把自行车往路边一扔,撒开双腿就玩命地往厂区跑去。没跑多远,迎面碰见了满身鲜血仓皇而逃的操作工。操作工拼命地摆手,大声喊着:“爆炸啦!爆炸啦!”
“在哪儿?”老刘大声喊,“赶快处理啊!”
老刘拼命往厂房跑,操作工转身跑在老刘后面。老刘火速冲进压缩机房切断电源关闭阀门。当关掉最后一个阀门时,见操作工在身后,回身把操作工猛力一推的刹那间,身边的氢气压缩机“轰”的一声爆炸了,巨大的冲击波把老刘切割得七零八落。
这次爆炸有许多人遇难。至于准确数字,好像谁也说不清楚。事后,县里的相关领导前往安抚,所有遇难者的遗体都摆放在县医院的太平间内外,由家属和车间的人前去确认,所有遇难者一律定为因公殉职。老刘的爱人也去了,焦急地在遇难者遗体中寻找老刘。工友们说:“刘工今天休息,不可能在遇难者行列。”他爱人说:“老刘在家里停了没有三个小时,就又回厂了。他平时除了在厂里,是不到别的地方去的!”科长说:“老刘昨晚加班了,今天真的没来上班!”
爆炸的当天,工厂就成立了事故调查小组,严密排查,分析爆炸的原因。但是,厂房被炸得面目全非,很难找出原因。再说,各有关方面都不想把事情闹大,以免影响县里的形象,最后就把疑点落到老刘身上。有人说,事故发生的前两天,老刘与安全科长拍了桌子;有人说,事故发生的当天,老刘不但把厂长骂了,而且把省里的一份红头文件摔到了厂长的脸上;还有人说,事故发生前的那天晚上,老刘和三名工人在现场检修至凌晨五点,事故发生后,老刘下落不明,是不是在检修过程中留下了隐患,造成了这次事故?但无论哪种说法,有关部门都没有明确表态,媒体一致的说法是“事故发生的原因正在调查之中”。
……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试说明》要求考生会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虽然《考试说明》对选文设定了四种体裁,但全国卷在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文上比较固定,近年来一直考小说,2017年考查了散文,其他体裁从未涉及。为增加备考的针对性,本专题编写了两部分:小说阅读和散文阅读。
(1) 小说阅读
自学案 三步阅读 检索小说文本信息
(建议用时约30分钟)
一、图解三步阅读法,整体理解小说
二、以例说法,活用三步阅读法
读文指导示例 第一步:宏观入手,把握小说情节。
小说的情节紧紧围绕“渴”展开,且贯穿始终,试验队队员们忍受着饥渴,蒙古族同胞在极端恶劣的天气中敲门,试验队开门相救却意外得瓜解渴,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越来越鲜明。[第2题理解依据]
最后以“美好的谜”结尾,戛然而止,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第3题理解依据]
第二步:微观研判,分析人物和环境。
1.人物
“他”代表的试验队员:身处困境、理智清醒、极强的责任感、真诚助人的科研人员形象。
(1)通过开门前试验队员一句“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就体现了科研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意识。[第1题的C项理解依据]
(2)通过对敲门的反映:“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而此刻,个个都像喝足了人参汤”,感受到试验队员们虽身处困境但仍想着救助他人的高尚品质。[第1题的B和D项理解依据]
2.环境
开头部分对严酷的自然环境的描写,烘托并渲染了恐怖气氛,为人物出场做铺垫,丰富了人物形象。[第1题A项理解依据]
第三步:综合分析,把握主题意图。
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表现了困境之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救助的真挚感情;
在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中蕴含了被困人员与蒙古同胞和谐团结的精神;
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展现军民团结、民族和谐的主旨。
(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天 嚣
赵长天
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
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遨游。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从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
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而此刻,个个都像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
“门别开得太大!”
“找根棍子撑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