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学案1(21份)
- 资源简介: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诗歌之部教师用书(打包21套)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一单元一剪梅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01710172117.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二单元春江花月夜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0171017294.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二单元登岳阳楼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0171017297.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二单元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长相思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0171017298.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二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0171017299.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二单元菩萨蛮其二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01710172100.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二单元夜归鹿门歌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01710172101.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三单元阁夜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01710172104.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三单元国殇燕歌行登柳州城楼寄漳外连四州菩萨蛮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01710172105.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三单元将进酒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01710172106.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三单元李凭箜篌引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01710172107.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三单元苏幕遮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01710172108.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三单元虞美人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01710172109.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一单元长恨歌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01710172121.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一单元今别离其一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01710172112.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一单元拟行路难其四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01710172113.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一单元书愤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01710172114.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一单元蜀相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01710172115.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一单元湘夫人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01710172116.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一单元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01710172118.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一单元越中览古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01710172119.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一单元杂诗十二首其二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01710172120.doc
今别离(其一)
一、字音认读
1.车舟载离别(zài) 2.绸缪(chóu móu)
3.万钧柁(duò) 4.倏(shū)
二、词语积累
1.一刻既万周 既:已经
2.眼见双轮驰 驰:旋转
3.益增中心忧 益:更
中心:心中
4.并力生离愁 并力:合力
5.明知须臾景 须臾:片刻,短时间
6.不许稍绸缪 绸 缪:形容缠绵不断的离别之情
7.望影倏不见 倏:疾速,忽然
8.归定留滞不 不:通“否”,是否
三、佳句诵读
1.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2.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3.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4.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5.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6.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知文意
这首诗写出了新式交通工具轮船带给人们的离别之苦,表现了近代人在别离观上的新认识。
这首诗采用古今对比的手法,巧妙地将近代出现的新事物——轮船、火车等,与传统的思妇游子题材融为一体,在抒发离情别绪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新事物和科学技术的独特感受。
赏技巧
1.推陈出新,独具特色
这首诗的创作被梁启超誉为“旧风格含新意境”的“新派诗”,本诗借传统的游子思妇的主题来赞美轮船这一新鲜事物,并将新事物、新观念融入自己独特的印象与感觉中,令人耳目一新。
这首诗的用韵与句意受到唐代诗人孟郊《车遥遥》的影响,但诗人的感受已完全不同于古典诗歌所写的离情别绪,而是渗入了一种现代性的体验。诗人的感受有别于孟郊,诗中的人生体验具有了时代标志,也就是一种现代性。
2.对比手法,彰显主旨
……
春江花月夜
1.积累诗歌素材,了解作家风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置身诗境,发挥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
3.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品读诗歌形象。
一、置身诗境
古典诗歌,富有诗情画意,意境优美。欣赏时,要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将意象再现。
意境是诗中意和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情感,境是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一般来说,意境包括物、情、意三个方面,三者有所侧重。
二、缘景明情
根据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及情景之间的关系,要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
篇幅较短、意象常见的诗歌,欣赏时只需将意象连缀起来即可。
意象跳跃较大,且色彩不一,情绪起伏,出语新警,诗思奇妙的诗歌,要根据诗中的关键点来补充连缀。
某些诗歌,精妙之处在于一联、一句、一字之美之妙,以小见大,可以对这些佳句多加吟咏、玩赏。
春江花月夜
一、字音认读
1.滟滟(yàn) 2.霰(xiàn) 3.扁舟(piān)
4.砧石(zhēn) 5.芳甸(diàn) 6.拂去(fú)
7.皎皎(jiǎo) 8.江畔(pàn) 9.纤尘(xiān)
……
第一单元 长恨歌
1.了解本单元各篇诗歌的创作背景,把握诗歌内容。
2.学习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的内容、情感与主旨。
一、以意逆志
即指在解说、欣赏诗歌时,应该注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歌主旨,用自己的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1.理解词义
即理解古典作品中文辞的意义,以此作为把握作品的主旨、作者的情感的突破口。既要理解字义、词义,更要注意其中的常用词的特定含义的理解。
2.挖掘词句内涵
即理解古典诗歌时,从诗歌字面意思出发,理解诗歌的“意象”和关键词语,如诗眼、生动传神的字句等,进一步探究挖掘诗句内涵,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不望文生义。
3.融入生活和体验
即在理解鉴赏古典诗歌时,把我们的主观感受、生活体验融入其中,推测作者本意,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二、知人论世
一般指鉴赏古典诗歌时,探究诗歌作者的生平和为人,把握作者和时代背景,进一步领会诗歌主题及其社会意义。
1.探究作者的生平
鉴赏古典诗歌时,我们应当利用现存的各类史传材料和后人评述,全面了解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还要把握作者的具体创作时间,因为同一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作品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旨趣。
2.把握创作的时代背景
许多作者所处的时代的政治、经济、思想、宗教、社会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