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题(30份)
- 资源简介: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Word版含答案30份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1+王维诗四首+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10+酬赠诗四首+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11+咏物诗四首+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12+咏史诗三首+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13+柳永词二首+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14+苏轼词二首+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15+李清照词二首+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16+辛弃疾词三首+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17+爱国词四首+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18+登临词二首+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19+言情词三首+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20+关汉卿散曲二首+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21+马致远散曲二首+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22+张可久散曲二首+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23+山水风光散曲二首+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24+讥时咏史散曲二首+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2 李白诗四首+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3+杜甫诗五首+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4+即景抒情诗四首+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5+山水田园诗四首+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6+边塞战争诗四首+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7+白居易诗四首+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8+杜牧诗三首+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9+李商隐诗三首+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第二单元过关检测+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第三单元过关检测+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第四单元过关检测+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第一单元过关检测+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综合过关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综合过关检测(一)+Word版含答案.doc
第一单元 唐诗之旅(上)
1 王维诗四首
课时训练1 王维诗四首
一、夯基训练
1.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积雨空林烟火迟, 。
,阴阴夏木啭黄鹂。
(《积雨辋川庄作》)
(2) ,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送沈子福归江东》)
(3)王维《观猎》一诗中具体描写纵鹰击捕,怒马追逐,细致刻画打猎场面的千古名句是:“ , ”。
(4)王维使至塞上时既目睹了“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苍凉,更看到了“ , ”的壮美。
答案:(1)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
(2)杨柳渡头行客稀 罟师荡桨向临圻
(3)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4)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2.文学常识填空。
(1)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璀璨明珠,唐代诗人众多,其中“初唐四杰”是 、 、卢照邻和 。诗风百花齐放,有浪漫主义诗人 ,现实主义诗人 和 。
(2)唐诗现存五万多首,体裁众多,有律诗,如 的 ;有绝句,如 的 等。唐诗题材广泛,有山水诗,如 的 ;有边塞战争诗,如 的 等。(填写教材以外的篇目)
答案:(1)王勃 杨炯 骆宾王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2)示例:杜甫 《春望》 王维 《鹿柴》 孟浩然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岑参 《逢入京使》
二、延伸阅读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导学号55010000)
山居①秋暝②
王 维
空③山新雨后④,天气晚来秋⑤。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⑥归浣女⑦,莲动下渔舟⑧。
随意⑨春芳歇⑩,王孙 自可留。
注①山居:山中的住所,这里指作者的辋川别墅。②暝:日暮,天晚。③空:这里有“人迹罕至”的意思。④新雨后:刚下了场雨。⑤晚来秋:晚上天气凉爽,有秋意。⑥喧:喧哗,喧笑。⑦浣女:洗衣服的女子。⑧下渔舟:“渔舟下”的倒装句。⑨随意:任凭。⑩歇:消失。 王
……
3 杜甫诗五首
课时训练3 杜甫诗五首
一、夯基训练
1.把下面的名句补充完整。
(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
(《登岳阳楼》)
(2)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
(《蜀相》)
(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 , ”。
(4)泪眼忧民方为圣,血书写尽史书来,杜甫在《登高》中深情倾吐自己的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 , ”。
答案:(1)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2)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3)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4)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2.对下列诗句中所用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对偶
B.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借代
C.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夸张
D.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顶真、设问
答案:D
解析:D项,“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是反问。
二、延伸阅读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发 潭 州①
杜 甫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②才未有,褚公③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注①唐代宗大历三年正月,杜甫由夔州出峡,拟归洛阳,终因时乱,亲友尽疏,北归无望,唯以舟为家,漂泊江陵、公安、岳州、潭州一带。本诗作于大历四年离潭州赴衡州时。②贾傅:即西汉贾谊,有才名,曾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③褚公
……
5 山水田园诗四首
课时训练5 山水田园诗四首
一、夯基训练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 ,日暮客愁新。
(《宿建德江》)
(2)终南阴岭秀, 。
(《终南望余雪》)
(3)我情既浩荡, 。
(《田家杂兴八首(其二)》)
(4) ,翔集依我庐。
(《田家杂兴八首(其二)》)
(5)《田家杂兴八首(其二)》中“ , ”两句写出了诗人以酒为伴而与南山终老的愿望。
答案:(1)移舟泊烟渚 (2)积雪浮云端
(3)所乐在畋渔 (4)禽雀知我闲
(5)日与南山老 兀然倾一壶
2.填空。
山水田园诗分成 和 两类。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为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田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材。山水诗源于南朝(宋) ,田园诗源于晋代 ,以唐代 、 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 手法。
答案:山水诗 田园诗 谢灵运 陶渊明 王维 孟浩然 白描
二、延伸阅读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综合过关检测(一)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导学号55010025)
山水诗考略
①中国古典山水诗究竟源于何时?近人范文澜说:“写山水之诗,起自东晋初庾阐诸人。”这话不无根据,写作山水诗形成一种潮流、一种时尚,的确是在东晋时期,《兰亭集》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
②东晋出现大量的山水诗,主要是纷乱的国情使然。东迁的文士几乎都有“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慨叹,加上受政治暴力和军事暴力的迫害,失落感愈来愈沉重。从清丽无比的江南山水风物中寻求抚慰和解脱,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于是流连山水,写作山水诗便相因成习,以至蔚然成风。另外,在新的哲学思潮如玄学的冲击下,汉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控制日趋软弱松弛,于是出现“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法自然而为化”(阮籍)之类的主张。“自然”指宇宙自然规律,岿然不动的山和变动不居的水,则最充分、最完美地体现了这种规律,也就成了师法的对象,成了精神力量不竭的泉源。
③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所谓“知者”,就是智慧之人;“仁者”则是仁义之人。为什么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朱熹的解释是:“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原来,知者、仁者的品德情操与山水的自然特征和规律性具有某种类似性,因而产生乐水乐山之情。
④另外,与山水亲近还可丰富知识,培养和提高审美情趣以及模山范水的能力。古今诗文大家、艺术巨匠大抵都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经历。“读万卷书”正好可以弥补“行万里路”的不足。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遍览全国各地的山水胜迹,便可持山水诗集为“卧游”之具,作纸上的观瞻。这间接得到的知识和印象,与亲身所历、亲目所见自然隔了一层,但收获往往更快捷,也更精粹。
⑤好的山水诗总是包含着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不单是模山范水而已。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以理势入诗,兼有教化和审美的双重功能,它表现出的求实态度和奋进精神,对读者无疑是有力的鞭策和激励。又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除生动再现山林特有的幽静氛围,还揭示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显然有启迪智慧、拓展襟怀的作用。
⑥优秀的山水诗大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征。所谓“诗中有画”,就是用画笔般的诗句把山水风物中精深微妙的蕴含点染出来,使读者获得直接的审美感受。如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把登高的“怡悦”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其中有诗人自己登山的身影,有想象中北山隐者张五的怡悦之情,还有阔远的视野以及闪烁于其间的种种景物。它的突出特点就是表现在一个“远”字上,用远景烘托远意。“远意”没有明说,只是影影绰绰地表现在“心随雁飞灭”的描摹上。勾画远景的笔墨也不多,却很有层次,显示出和谐的韵律与虚静阔远的美,像“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清新淡远,与隐者(包括诗人自身)恬淡高远的情趣相表里,几乎达到天然淡泊的完美境界。
(选自袁行霈《盛唐的山水诗》,有删改)
1.下列对山水诗形成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山河之异”的国情对文人的影响,政治暴力和军事暴力的迫害使文人失落感越来越重。
B.流连山水,从清丽无比的江南山水风物中寻求抚慰和解脱,是受迫害的文人们缓解失落感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C.汉朝以来儒家思想控制日趋软弱松弛,“越名教而任自然”“法自然而为化”之类的主张的出现。
D.人们可以从山水诗中看到自然风景,虽然与亲身经历、亲眼所见的自然隔了一层,但收获往往更快捷,也更精粹。
答案:D
解析:D项,这是从阅读者的角度谈山水诗,不是山水诗形成的原因。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关于中国古典山水诗起源问题,作者认为范文澜“写山水之诗,起自东晋初庾阐诸人”的说法是有一定的依据的,《兰亭集》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
B.孔子说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可以从“知者”“仁者”的品德情操与山水的自然特征和规律性具有某种类似性的角度来解释诗人喜爱山水的原因。
C.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遍览全国各地的山水胜迹,所以古今诗文大家、艺术巨匠大抵用“读万卷书”来弥补“行万里路”的不足。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以理入诗,兼有教化和审美的双重功能,它表现出来的求实态度和奋进精神,是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在诗句中的凝练。
答案:C
解析:C项,张冠李戴,用“读万卷书”来弥补“行万里路”的不足的是阅读者,不是“古今诗文大家、艺术巨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岿然不动的山和变动不居的水,最充分、最完美地体现了宇宙自然的规律,它们成为诗人师法的对象,成了精神力量不竭的泉源。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既生动再现了山林特有的幽静氛围,还揭示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使“噪”与“静”、“鸣”与“幽”在审美感受中统一起来。
C.诗人用画笔一样的诗句把山水风物中精深微妙的蕴含在诗中点染出来,于是产生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效果,使读者获得直接的审美感受。
D.孟浩然的诗句“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很有层次地描绘出了远树、江畔沙洲的虚静阔远之美,与隐者的情趣相表里,达到了天然淡泊的完美境界。
答案:D
解析:D项,“达到了……”表述太绝对,原文是“几乎达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2017全国高考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天 嚣
赵长天
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