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题(25份)
- 资源简介: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 Word版含答案25份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1.1长恨歌+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1.2湘夫人+拟行路难(其四)+蜀相+书愤+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1.3+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其一)+Word版含答案.docx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2.1春江花月夜+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2.2+夜归鹿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岳阳楼+菩萨蛮(其二)+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2.3+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长相思+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3.1将进酒+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3.2 阁夜 李凭箜篌引 虞美人 苏幕遮+Word版含答案.docx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4.1 过小孤山大孤山+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4.2庖丁解牛+项羽之死 阿房宫赋+第二课时.2+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4.2庖丁解牛+项羽之死 阿房宫赋+第三课时.3+Word版含答案.docx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4.2庖丁解牛+项羽之死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1+Word版含答案 (1).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4.2庖丁解牛+项羽之死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1+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4.3 方山子传 大铁椎传+Word版含答案.docx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5.1六国论+Word版含答案.docx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5.2+伶官传序+祭十二郎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第二课时.2+Word版含答案.docx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5.2+伶官传序+祭十二郎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第三课时.3+Word版含答案.docx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5.2+伶官传序+祭十二郎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第一课时.1+Word版含答案.docx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5.3 狱中杂记 陶庵梦忆序+Word版含答案.docx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6.1 种树郭槖驼传+Word版含答案.docx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6.2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项脊轩志+第二课时.2+Word版含答案.docx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6.2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项脊轩志+第三课时.3+Word版含答案.docx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6.2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项脊轩志+第一课时.1+Word版含答案.docx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6.3+游沙湖+苦斋记+Word版含答案.docx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综合过关检测+Word版含答案.doc
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赏析示例
长恨歌
一、夯基达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玉扃 迥异 窘困 炯炯有神
B.凝睇 孝悌 缔约 啼笑皆非
C.花钿 佃户 甸子 白圭之玷
D.绰约 泥淖 船棹 卓然不群
解析:A项,jiōng,jiǒng,jiǒng,jiǒng;B项,dì,tì,dì,tí;C项,均读diàn;D项,chuò,nào,zhào,zhuó。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妩媚 粉黛 春霄 芙蓉帐暖
B.闲暇 揣磨 城阙 虚无缥缈
C.潇索 渺茫 缠绵 沉湎欢娱
D.萦纡 人寰 迤逦 踌躇不前
解析:A项,“霄”应为“宵”;B项,“磨”应为“摩”;C项,“潇”应为“萧”。
答案:D
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导学号50710000)
A.始是新承恩泽时 承:承受。
夕殿萤飞思悄然 悄然:寂静无声。
B.到此踌躇不能去 去:前往。
尽日君王看不足 不足:不厌,不够。
C.上穷碧落下黄泉 穷:穷尽,走到尽头。
天生丽质难自弃 自弃:自我埋没。
D.含情凝睇谢君王 谢:道歉。
遂教方士殷勤觅 殷勤:热情而周到。
解析:A项,“悄然”意为“忧愁的样子”;B项,“去”意为“离开”;D项,“谢”意为“感谢”。
答案:C
4.名句默写。
(1)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 。 , 。
(2) ,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3)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 。
参考答案:(1)天生丽质难自弃 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2)后宫佳丽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
(3)上穷碧落下黄泉 两处茫茫皆不见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5~8题。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
……
推荐作品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杂诗十二首(其二) 越中览古 一剪梅 今别离(其一)
一、夯基达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鉴别(jiàn) 哀号(háo)
徘徊(huí) 夜不能寐(mèi)
B.沉沦(lún) 驰骋(chěng)
唱和(hé) 孤注一掷(zhì)
C.鹧鸪(zhè) 春殿(diàn)
玉簟(tán) 悄然无声(qiǎo)
D.绸缪(móu) 倏然(shū)
留滞(zhì) 杳无音讯(yǎo)
解析:A项,“徊”应读“huái”;B项,“和”应读“hè”;C项,“簟”应读“diàn”。
答案: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帷幕 商榷 文过饰非 飞皇腾达
B.缘分 倦殆 不经之谈 老羞成怒
C.坐落 差池 浮想联翩 甘之如饴
D.凭吊 踌躇 披星带月 弥天大谎
解析:A项,“皇”应为“黄”;B项,“殆”应为“怠”;D项,“带”应为“戴”。
答案:C
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导学号50710007)
A.薄帷鉴明月 鉴:审察。
孤鸿号外野 号:哀号。
B.荡荡空中景 景:景色。
白日沦西河 沦:落下。
C.义士还家尽锦衣 尽:完毕。
红藕香残玉簟秋 秋:秋凉、凉意。
D.不眠知夕永 永:长久。
望影倏不见 倏:疾速,忽然。
解析:A项,“鉴”意为“照”;B项,“景”通“影”,意为“月光”;C项,“尽”意为“全,都”。
答案:D
4.下列各句中,抒情方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忧思独伤心 B.只今惟有鹧鸪飞
C.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D.念此怀悲凄
解析:B项,间接抒情,其余为直抒胸臆。
答案:B
5.名句默写。
(1) ,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2)越王勾践破吴归, 。 ,只今惟有鹧鸪飞。
(3)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 。
(4)花自飘零水自流。 , 。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答案:(1)薄帷鉴明月 清风吹我襟
(2)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3)红藕香残玉簟秋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4)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6~7题。
杂诗十二首(其二)
[晋]陶渊明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赏析示例
春江花月夜
一、夯基达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潋滟(yàn) 芳甸(diàn)
青枫浦(bǔ) 潸然泪下(shān)
B.皎洁(jiǎo) 沙汀(dīng)
扁舟子(piān) 白头偕老(xié)
C.雪霰(xiàn) 江畔(pàn)
捣衣砧(zhēn) 倜傥(tǎnɡ)
D.拂拭(fó) 碣石(jié)
月徘徊(huái) 鱼龙潜跃(yuè)
解析:A项,“浦”应读“pǔ”;B项,“汀”应读“tīng”;D项,“拂”应读“fú”。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扼腕 委宛 惋惜 婉约细腻
B.竭诚 遏制 渴望 怒不可遏
C.交付 符合 师傅 复水难收
D.决策 秘诀 决别 绝处逢生
解析:A项,“委宛”应为“委婉”;C项,“复水难收”应为“覆水难收”;D项,“决别”应为“诀别”。
答案:B
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导学号50710010)
A.愿逐月华流照君 逐:追随。
滟滟随波千万里 滟滟:色彩鲜明的样子。
B.月照花林皆似霰 霰:雪珠。
江流宛转绕芳甸 芳甸:开满花草的郊野。
C.汀上白沙看不见 汀:沙滩。
江天一色无纤尘 纤尘:微细的灰尘。
D.鱼龙潜跃水成文 文:波纹。
不知乘月几人归 乘月:趁着月光。
解析:A项,“滟滟”意为“波光荡漾的样子”。
答案:A
4.下列诗句中,在诵读时音节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B.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C.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D.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解析:A项,应为“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答案:A
5.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导学号50710011)
A.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B.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
综合过关检测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导学号50710043)
山水诗考略
①中国古典山水诗究竟源于何时?近人范文澜说:“写山水之诗,起自东晋初庾阐诸人。”这话不无根据,写作山水诗形成一种潮流、一种时尚,的确是在东晋时期,《兰亭集》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
②东晋出现大量的山水诗,主要是纷乱的国情使然。东迁的文士几乎都有“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慨叹,加上受政治暴力和军事暴力的迫害,失落感愈来愈沉重。从清丽无比的江南山水风物中寻求抚慰和解脱,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于是流连山水,写作山水诗便相因成习,以至蔚然成风。另外,在新的哲学思潮如玄学的冲击下,汉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控制日趋软弱松弛,于是出现“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法自然而为化”(阮籍)之类的主张。“自然”指宇宙自然规律,岿然不动的山和变动不居的水,则最充分、最完美地体现了这种规律,也就成了师法的对象,成了精神力量不竭的泉源。
③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所谓“知者”,就是智慧之人;“仁者”则是仁义之人。为什么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朱熹的解释是:“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原来,知者、仁者的品德情操与山水的自然特征和规律性具有某种类似性,因而产生乐水乐山之情。
④另外,与山水亲近还可丰富知识,培养和提高审美情趣以及模山范水的能力。古今诗文大家、艺术巨匠大抵都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经历。“读万卷书”正好可以弥补“行万里路”的不足。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遍览全国各地的山水胜迹,便可持山水诗集为“卧游”之具,作纸上的观瞻。这间接得到的知识和印象,与亲身所历、亲目所见自然隔了一层,但收获往往更快捷,也更精粹。
⑤好的山水诗总是包含着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不单是模山范水而已。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以理势入诗,兼有教化和审美的双重功能,它表现出的求实态度和奋进精神,对读者无疑是有力的鞭策和激励。又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除生动再现山林特有的幽静氛围,还揭示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显然有启迪智慧、拓展襟怀的作用。
⑥优秀的山水诗大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征。所谓“诗中有画”,就是用画笔般的诗句把山水风物中精深微妙的蕴含点染出来,使读者获得直接的审美感受。如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把登高的“怡悦”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其中有诗人自己登山的身影,有想象中北山隐者张五的怡悦之情,还有阔远的视野以及闪烁于其间的种种景物。它的突出特点就是表现在一个“远”字上,用远景烘托远意。“远意”没有明说,只是影影绰绰地表现在“心随雁飞灭”的描摹上。勾画远景的笔墨也不多,却很有层次,显示出和谐的韵律与虚静阔远的美,像“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清新淡远,与隐者(包括诗人自身)恬淡高远的情趣相表里,几乎达到天然淡泊的完美境界。
(选自袁行霈《盛唐的山水诗》,有删改)
1.下列对山水诗形成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山河之异”的国情对文人的影响,政治暴力和军事暴力的迫害使文人失落感越来越重。
B.流连山水,从清丽无比的江南山水风物中寻求抚慰和解脱,是受迫害的文人们缓解失落感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C.汉朝以来儒家思想控制日趋软弱松弛,“越名教而任自然”“法自然而为化”之类的主张的出现。
D.人们可以从山水诗中看到自然风景,虽然与亲身经历、亲眼所见的自然隔了一层,但收获往往更快捷,也更精粹。
解析:D项,这是从阅读者的角度谈山水诗,不是山水诗形成的原因。
答案:D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关于中国古典山水诗起源问题,作者认为范文澜“写山水之诗,起自东晋初庾阐诸人”的说法是有一定的依据的,《兰亭集》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
B.孔子说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可以从“知者”“仁者”的品德情操与山水的自然特征和规律性具有某种类似性的角度来解释诗人喜爱山水的原因。
C.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遍览全国各地的山水胜迹,所以古今诗文大家、艺术巨匠大抵用“读万卷书”来弥补“行万里路”的不足。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以理入诗,兼有教化和审美的双重功能,它表现出来的求实态度和奋进精神,是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在诗句中的凝练。
解析:C项,张冠李戴,用“读万卷书”来弥补“行万里路”的不足的是阅读者,不是“古今诗文大家、艺术巨匠”。
答案: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岿然不动的山和变动不居的水,最充分、最完美地体现了宇宙自然的规律,它们成为诗人师法的对象,成了精神力量不竭的泉源。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既生动再现了山林特有的幽静氛围,还揭示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使“噪”与“静”、“鸣”与“幽”在审美感受中统一起来。
C.诗人用画笔一样的诗句把山水风物中精深微妙的蕴含在诗中点染出来,于是产生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效果,使读者获得直接的审美感受。
D.孟浩然的诗句“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很有层次地描绘出了远树、江畔沙洲的虚静阔远之美,与隐者的情趣相表里,达到了天然淡泊的完美境界。
解析:D项,“达到了……”表述太绝对,原文是“几乎达到”。
答案:D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导学号50710044)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