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6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2/12 20:07:31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课时,约3570字。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执教 : 邓凡飞
教学目标:
1 积累“萌发、次第、翩然、销声匿迹、风雪载途”等词语,掌握意思并学会运用。 
    2 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
3 掌握说明文的几种说明顺序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4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
5 品味本文简洁,准确,生动,科学的语言。
设计理念:
读说明文,重在准确地获取文中的知识信息,以及作者解说这些信息时所使用的主要方法。在学习中可运用摘要评析法来阅读,先进行整体式阅读获取说明对象的各项知识,再由篇到段、由段到句地评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教学课时:两课时
课前准备:搜集一些农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筛选主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局部说明顺序,学习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在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来交流,那么大自然呢?它也有语言吗?
展示收集的谚语,学生朗读。问:这些谚语在告诉人们什么?
同学们,以上说的都是大自然特有的语言。这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都能发现。请同学们谈谈自己了解的大自然的语言(学生朗读自己收集的谚语)。像这些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现象,古代的劳动人们称为“物候现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聆听她们的语言。
新课讲授:
一、察言观色:学生介绍竺可桢,教师补充。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8年获哈佛大学地学系博士学位。回国后先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成为我国近代气象学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936 年起,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在贵州的穷乡僻壤,他将浙大从一所地方性大学办成了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写下了耀眼的篇章。1949年10月,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二、狼吞虎咽:
1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标好段序,标出难读、难记的字词,初步感知文意。
2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出示小黑板)
`辨别字形,读准字音。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