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三首》ppt19
- 资源简介:
课件共8张,练习约1960字。
9 李商隐诗三首
课时训练9 李商隐诗三首
一、夯基训练
1.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李商隐在《无题二首(其一)》中用“ , ”这两句写出了心中的所感:尽管自己身上无彩凤那样的双翼(飞去与对方相会),但彼此的心却能像犀牛的角一样灵异,得以相通。
(2)夕阳无限好, 。
(李商隐《乐游原》)
(3)春蚕到死丝方尽, 。
(李商隐《无题》)
(4)如何肯到清秋日, !
(李商隐《柳》)
答案:(1)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2)只是近黄昏
(3)蜡炬成灰泪始干
(4)已带斜阳又带蝉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画楼西畔桂堂东
(2)分曹射覆蜡灯红
(3)走马兰台类转蓬
(4)贾生才调更无伦
(5)可怜夜半虚前席
答案:(1)雕饰华美的楼
(2)分组
(3)被风吹得不断在空中飞旋的蓬草
(4)无与伦比
(5)徒然
二、延伸阅读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导学号55010009)
夜雨寄北①
李商隐
君②问归期未有期,巴山③夜雨涨秋池。
何当④共剪西窗⑤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①寄北:寄给在北方的妻子。②君:自己的妻子。③巴山:泛指巴蜀之地。④何当:何时能够。⑤西窗:住房西边的窗户,这里指内室。
(1)“巴山夜雨涨秋池”写的是怎样的景致?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思?末句重复“巴山夜雨”有什么妙处?
参考答案: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特定的环境:黑夜迷茫,大雨滂沱,池水涨满。在这样萧瑟凄苦的夜晚,诗人倍感孤独、凄凉。而这淋漓的秋雨、盈盈的池水也令诗人在不眠之夜陷入对妻子悲苦而无尽的思念中。“巴山夜雨”,第一次出现是实写,第二次出现是虚写,想象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巴山夜雨情景。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有意打破常规,“巴山夜雨”的重复出现,正好形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解析:在绝句和律诗的创作中,一般来说是不能有重字出现的,如知这一点,使用反复修辞手法的作用也就不难懂了。
(2)这首绝句的结构和语言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原诗作较深入而简要的分析。
参考答案:诗人采用时空交叉变幻的结构,回环往复,表现出缠绵悱恻的情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