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谏》ppt16
- 资源简介:
共69张,学案约6730字。
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经典原文6 求 谏
选好人,用好人,首先必须先了解人,知道人。用人之短,天下无可用之人;用人之长,天下无可弃之人。做到人尽其才,才有所用。应该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用人。“金要足赤,人要完人”那只能缘木求鱼,永远难得。要让一个人一生没有错误,那是不可能的,问题是怎样利用他的优点,让他能够发挥优势。要任人唯贤,莫任人唯亲。要善于包容,吸纳、凝聚各类人才,做到“量力而任之,度才而处之”“用人不疑”,不以个人好恶选人用人。
美字体 广 开 言 路 任 贤 用 能 , 虚 心 纳 谏 开 启 太 平 。
赏美文
《贞观政要》
——一部独具魅力的时政体经典
《贞观政要》所总结的以民为本、以德治国等治国理念,诚心纳谏、倾心仁政等领导和决策艺术,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等人才选拔艺术,天下为家、戒奢戒贪、善始善终等修养艺术等,颇值得现代人借鉴。书中有许多名言佳句早已成为世人传诵的经典。如唐太宗的“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这些良言警句对今人在认识问题、用人治事方面都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在人才使用方面,《贞观政要》着重探讨唐太宗与群臣共同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要素,其中包括领导之术、人才之育、决策之方和修养之要等,吴兢认为,唐太宗成功的因素很多,除了他本人的雄才大略和睿智开明以外,能够成就其“贞观之治”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其善于用人。在位23年,唐太宗手下拥有一大批贤能之臣,如长孙无忌、王硅、魏徵、房玄龄、杜如晦等。
在生活作风上,唐太宗提倡“俭以息人”;在政治上,能任贤纳谏,励精图治。他针对隋朝的弊政,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注意选拔统治人才,发展科举,精选近民的地方行政长官,要求廉洁奉公,关心民间疾苦。在经济上,大力推行均田制,劝课农桑,轻徭薄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军事方面,推行“寓兵于农”的府兵制。加强中央的武力,击败了突厥的骚扰,巩固了边防。在文化方面,对各民族和外国的艺术和宗教,兼收并蓄,提倡儒学,奖掖文士,亲自参加修史工作,特别重视对前代历史经验的总结。在民族问题方面,采取了“爱之如一”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各民族间的融合和经济文化交流。
《贞观政要》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受到上自在位皇帝、下至普通士人的推崇、重视,以至于规法、仿效。可见它的历史分量是很重的。现在人们从认识“贞观之治”与《贞观政要》的关系中,仍然可以获得许多启示。清人龚自珍说过:“智者受三千年史氏之书,则能以良史之忧忧天下。”吴兢的《贞观政要》,正是一部出于“良史之忧”的著作,必能为今日之“智者”提供有益的启示。
【课内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