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练习题(19份打包)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必修三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69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9/21 15:29:0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2
  • 下载点数: 6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人教版】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必修3练习题(19份打包,含答案)
2017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第二单元 4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第二单元5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第二单元6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第二单元7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第二单元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第三单元 10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第三单元 11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第三单元 8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第三单元 9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第三单元 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第四单元 12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第四单元 13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第四单元 14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第四单元 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第一单元 1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第一单元 2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第一单元 3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第一单元 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

  第一单元
  1 林黛玉进贾府
  基础夯实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阜盛(fù)     内帏(wéi)
  敕造(chì) 插屏(bǐng)
  B.绾着(wǎn) 宫绦(tāo)
  盥手(guàn) 忖度(cǔn)
  C.漱盂(shù) 懵懂(měng)
  伺候(sì) 翠幄(wò)
  D.两靥(yān) 杜撰(zhuàn)
  纨绔(kù) 瞋视(chēn)
  解析A项,“屏”应读“píng”;C项,“伺”应读“cì”;D项,“靥”应读“yè”。
  答案B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台矶  嫡亲  恍若  蘖根祸胎
  B.放诞  鬓发  效颦  疯疯颠颠
  C.丫鬟  怯弱  理睬  敛声屏气
  D.惫懒  陪侍  轩峻  憨玩至极
  解析A项,“蘖”应为“孽”;B项,“颠”应为“癫”;D项,“玩”应为“顽”。
  答案C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播出后,刘教授的精彩演讲,使广大电视观众进一步   了“《红楼梦》文化”的博大精深。
  (2)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   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3)她身体   ,很容易让人想到那个“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林妹妹。
  A.领略  标准  怯懦
  B.领悟 标致 怯弱
  C.领略 标致 怯弱
  D.领悟 标准 怯懦
  解析“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领悟”,领会,理解。“标致”,女子相貌、姿态美丽;“标准”,本身合于准则,可供同类事物比较核对的。“怯弱”,胆小软弱;“怯懦”,胆小怕事。
  答案C
  4. 导学号50590000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经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完成了前八十回。
  ②河西走廊曾是佛教东传的要道,这里还留存着大址的石窟群,大小石窟俯拾即是,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相互激荡,积淀下蔚为壮观的历史文明。
  ③在对待利比亚局势的态度上,英国又一次紧跟美国顺风吹火,这纯系英美关系的惯性使然,尤其显示了它们当前特别需要相互借重的一面。
  ④王校长的一席话果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与会的人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⑤随着计算机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写手逐渐作为一个职业发展起来。一时间网络平台的文坛泥沙俱下,多数作品难称文学之名。
  ⑥读古代典籍,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否定古代的一些人士,其实我们没有资格对古人嗤之以鼻,因为我们现在自以为是的观念意识又有多少不属于发昏之列呢?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解析成语题的考查,首先要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再根据语境考虑。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血。俯拾即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顺风吹火:比喻顺着形势做事,费力不多,事情容易做。抛砖引玉:敬谦错位,这是谦辞,不能用于别人。泥沙俱下:泥土和沙子都跟着流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嗤之以鼻:指用鼻子吭气,表示看不起。
  答案B
  5. 导学号50590001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普通人的阅读权益因此获得了法律保障。
  B.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
  ……
  第二单元
  4 蜀 道 难
  基础夯实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秦塞  塞车  堵塞  塞翁失马
  B.参差 参见 参劾 扪参历井
  C.住宿 星宿 宿敌 宿怨难平
  D.横渡 横空 横扫 横行霸道
  解析A项,sài、sāi、sè、sài;B项,cēn、cān、cān、shēn;C项,sù、xiù、sù、sù;D项,读音均为“héng”。
  答案D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可以横绝峨眉巅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D.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解析例句和A项中的“绝”都是“越过、通过”的意思。B项,“绝”意为“与世隔绝的”;C项,“绝”意为“停止”;D项,“绝”意为“陡峭的”。
  答案A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回:回转
  B.不与秦塞通人烟 塞:山川险要的地方
  C.以手抚膺坐长叹 抚:拍
  D.所守或匪亲 或:或者
  解析D项,“或”是“倘若”的意思。
  答案D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问君西游何时还 ②青泥何盘盘
  ③但见悲鸟号古木 ④但悲不见九州同
  A.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也相同。
  B.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不同。
  C.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相同。
  D.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也不同。
  解析①什么;②多么;③④均为“只”的意思。
  答案C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A项,尚且/崇尚,尊重;B项,徒,空/通“座”,座位;C项,距离/前往,到……去;D项,均为“高”的意思。
  答案D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但见悲鸟号古木,         。         ,愁空山。
  (2)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地崩山摧壮士死,         。
  (4)连峰去天不盈尺,         。
  (5)古代作品中写山水之胜的,有《赤壁赋》中的“山川相缪,         ”,还有《蜀道难》中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
  答案(1)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 (2)剑阁峥嵘而崔嵬 (3)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4)枯松倒挂倚绝壁 (5)郁乎苍苍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
  第一单元过关检测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盥洗(guàn)    窈陷(ǎo)
  屏风(píng) 敛声屏气(bǐng)
  B.笑靥(yè) 驯熟(xùn)
  症候(zhēng) 不足之症(zhèng)
  C.瞋视(chēn) 形骸(hái)
  间苗(jiān) 间或一轮(jiàn)
  D.歆羡(xīn) 黏液(nián)
  胳膊(gē) 挠胳肢窝(gā)
  解析A项,“窈”应读“yǎo”;B项,“症候”的“症”应读“zhèng”;C项,“间苗”的“间”应读“jiàn”。
  答案D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编纂/篡位  桅竿/垝垣  衔玉/衍生
  B.萌蘖/造孽  篷蒿/船篷  寒暄/煊赫
  C.雾霭/和蔼  舵手/蹉跎  软萼/惊愕
  D.戳穿/杀戮  怨府/花苑  两靥/梦魇
  解析A项,“竿”应为“杆”;B项,“篷蒿”中“篷”应为“蓬”;C项,“萼”应为“腭”。
  答案D
  3. 导学号505900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抗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②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
  ③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④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⑤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⑥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③④错。③改换门庭:改变门第出身,提高社会地位;投靠新的主人或势力,以图维持、发展。根据句意,应为“改弦更张”。④并行不悖:同时实行,互不冲突。根据句意,应为“并驾齐驱”。①举重若轻:举重东西就像举轻东西那样,形容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②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⑤空谷足音:在空寂的山谷里听到人的脚步声,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⑥奉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
  答案C
  4. 导学号505900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B.专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形成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意识,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
  ……
  综合检测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导学号5059007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宁静本身就是道,就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主要面目。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等,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宋画家王晋卿的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宁静幽寒之极。
  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家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天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乱山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缥缈,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⑤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
  (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
  1.下列对“静寒境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
  B.它体现着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
  C.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表达我们对于宇宙的独特理解。
  D.它追求一种绝对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却不是真正的空虚与死寂。
  解析A项,“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有误,原文第①段说的是“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B项,“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以偏概全,原文第②段中说“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主要面目”;C项,“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无中生有。
  答案D
  2.关于中国画对“静寒之境”的追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画的习见画题尽管内容指向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特点是在幽冷中透出宁静。
  B.无论是动态之景还是静态之景,画家都力图营造空寂的氛围,驱除喧嚣,归于幽静。
  C.画之静表达的是一种独特的心境,画家在静寒中涵养自己,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
  D.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从而体现出静寒之境的生趣。
  解析D项,对应原文“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缥缈,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可知是将“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全然荡去,而不是用它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
  答案D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文章以之为例来谈论中国艺术所追求的静寒境界。
  B.第④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
  C.视觉的空与听觉的静融合成静寒境界,因此,中国画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觉艺术。
  D.静之寒就是空之寒,这使得中国艺术隔绝俗世而得以尽量保持其“自然的纯粹性”。
  解析B项,第④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论证“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C项,题干中二者并未构成因果关系,且原文中并未提及中国画是听觉艺术。D项,原文中说“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而并未说“静之寒就是空之寒”,且中国艺术保持“自然的纯粹性”与“静之寒”“空之寒”没有关系。
  答案A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导学号5059007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