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1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9/17 16:20:1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210字。

  星星变奏曲
  知识与技能
  认识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艺术风格和成就。
  过程与方法
  1.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
  2.把握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学会面对困难与挫折,乐观向上,奋发有为。
  重点
  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2.揣摩诗歌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
  难点
  理解诗歌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和信念。
  1.诵读法。
  2.联想想象法。
  3.仿照诗歌结构,开展诗歌写作的活动。
  4.研讨探究法:如对“星星”形象的感悟,可引导学生活跃研讨,提高审美意识。
  5.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
  6.感受时代脉搏,体味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朗读磁带、莫扎特《小星星变奏曲》。
  1课时
  (多媒体播放莫扎特充溢童趣的钢琴名曲《小星星变奏曲》)请同学们用心倾听并描述月亮星空的情景。(学生回答)的确,这茫茫夜空中闪现的点点光明,令人遐思,也使经历过心灵劫难的诗人江河产生了共鸣,“星星”便成了点燃他灵感的导火索,由此而催生出一曲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星星变奏曲》。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首诗歌。
  (板书文题、作者)
  同学们,起步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交、八十年代蔚为大观的朦胧诗潮,无疑填补了那个动乱的历史年代中诗意的空白。舒婷、顾城等许多富有才情的青年诗人的歌声渲染出时代的色调,建构起一个新的诗学主题。诗人江河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诗作《星星变奏曲》,去体悟朦胧诗独特的审美特征。
  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他在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
  1.教师配乐范读全诗,学生听读,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提示:《星星变奏曲》抒情细腻,意境优美。全诗由两个基本对称的诗节构成。每一节十六行,都以“如果……”的假设句起头,具有一气呵成的气势和浓郁的诗意氛围。朗读时要感情饱满,注意音量、语速和诗歌内趋力的和谐。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