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小题,约5520字。
宜昌市五中2005年秋季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姓名 分数 (满分120分) (出题者:刘语晖)
阅 读 (60分)
一 背诵与默写(每题1分 共16分)
1.感时 ___ _____ ,恨别 ____ ____ 。 2._ _______疑无路,___ __ ___又一村。
3.土地____ ____,屋舍___ _____,有 之属。
4.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 。
5.气蒸云梦泽,____ ____ 。
6.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皆有所养。
7.少壮不努力,____ _ __ ___。 8.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 ____。
9. ,草色入帘青。
10.余独爱莲之 ______ __ , ,中通外直……
11.《望岳》中,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 , 。
12.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 , 。
13.农民早出晚归,辛勤劳作,可引用 (诗人名)《归园田居》中的诗句表达: , 。
14.《使至塞上》中,王维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 , 。
15.劝他人要老当益壮,珍惜时间,可引用苏轼《浣溪沙》中诗句: , 。
16.《春望》中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 , 。
二 读古文,然后答题:(共4小题,计8分)
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①,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洪迈《容斋随笔》)注:①草,草稿。
17.文中的王荆公指的是宋代文学家___ _____ 。(2分)
18.文中表现王荆公反复修改的过程的几个字是:“初”、“ _______”、“旋”等。(2分)
19.请用现代汉语解说“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这句话的意思。(2分)
20.作者最后定为“春风又绿江南岸”,请结合诗意说说“绿”字好在哪里?(2分)
三 读散文,然后答题:(共5小题,计12分)
孩子施舍的天堂 ◎张丽钧
看过一幅儿童画:一个鱼缸,里面游动着六条漂亮的大尾巴金鱼,在鱼缸的四周,围着六只眼睛发亮的小猫。我心里一笑,想:六比六,还省得争抢打架。但是等等,看看那幅儿童画下面歪歪扭扭的题字,居然是:“太美了,舍不得吃!”我的心禁不住温柔地一动,为自己精神的庸俗而愧怍起来。
一日,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一个坐在妈妈自行车后座小椅子里的孩子突然指着一幅巨大的广告高声喊道:“谁——找——你!”我和那位妈妈一同看那广告牌,广告牌上那位目光深沉的先生正对着我们凝望。我无声地笑了。那个孩子得不到妈妈的回应,拽了一下妈妈的衣服,继续不依不饶地指着广告牌说:“妈妈,你看呀,谁——找——你!”那位妈妈似乎明白了什么,猛地回头捂住了孩子的嘴。我再次抬头看时,也终于明白了孩子所谓的“谁找你”原来是“雅戈尔”的误读。我很为那小气地捂住孩子的嘴的妈妈遗憾,真的大可不必,孩子并不是在存心丢你的脸。虽说他没有读对一个字,但他那大声读出三个半边字的热情与勇气不是很可贵吗?
一个小学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下雪了,人们都穿上了棉衣。一个孩子跑到老师跟前很认真地问:“老师,天气这么冷,院子里的雕像也应该穿上棉衣。”老师只是一笑,并没有在意。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个孩子提出了同样的建议。于是,老师决定带着孩子们举行一场为雕像穿棉衣的仪式。我想,随着时光的推移,孩子会长成大人,孩子自己穿过的棉衣会被淡忘,但是,雕像穿过的棉衣将永远存留在他们的记忆中。冬天里一块石头所获得的刻骨温暖,将使那日后在有形与无形的风雪中穿行的心感到无比的美好与安慰。
在这个物质的世界里,我们的精神有时会觉得恍惚无依,“成熟”折磨着我们。我们眼看着天然的纯真与热忱、敏感与同情一点点被剥蚀、被风化。法国伟大的人道主义者阿尔贝特?史怀特先生说:“我本能地防止自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