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师说练习(5份)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师说练习(1).doc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师说练习(2).doc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师说练习(3).doc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师说练习(4).doc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师说练习(5).doc
文言文整体阅读:师说课后练习(1)
1.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选项不同的是()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不拘于时C.时人莫之许也D.大王来何操
2.将下列文化常识补充完整。
《师说》中有“六艺经传”的说法,其中“六艺”指_______________《易》《春秋》等六种儒家经典著作。另外,在古代“六艺”还指六种技能,即:_______________书、术。通常我们把《诗经》的内容_______________与表现手法_______________合称“诗经六义”。
3.指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类的一句是()A.不耻相师B.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C.既东封郑D.君子不齿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③圣人之所以为圣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5.下列各句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C.吾从而师之 D.师不必贤于弟子
6.为下列句子中“顾”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②环顾国内,贼氛方炽③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④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⑤激昂大义,蹈死不顾⑥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⑦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⑧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⑦|②③④|⑤|⑥⑧C.①⑧|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7.分别选出下列各组中对加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1)伐( )
①坎坎伐檀兮(砍伐) ②十年春,齐师伐我(讨伐、进攻)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战争) ④一令每出,平伐其功(自夸、夸耀)
(2)疾( )
①君有疾在腠理(病) ②君疾贫富不均(憎恨、厌恶)
③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憎根) ④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痛心)
⑤问民之疾苦(痛苦) ⑥声非加疾也(大)
(3)举( )
①吾力足以举千钧(举起) ②略举所见十条(举出、提出)
③约以连兵大举(发动) ④全在天津阅兵之举(举动)
⑤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抬起) ⑥举孝廉不行(推举、推荐)
⑦戍卒叫,函谷举(攻下、占领)
(4)微( )
①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隐蔽、藏匿) ②桓公微服而行于民间(不显露的)
③童微伺其睡(躲、藏) ④微风鼓浪(细小、轻微)
⑤刍荛之微,先民询之(地位低下、卑贱) ⑥其文约,其辞微(含蓄、深奥)
⑦微斯人,吾谁与归(无、没有)
8.下列加线词不全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A.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昼夜勤作息
B.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文言文整体阅读:师说课后练习(2)
1.下列加点的词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C.士大夫之族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通:普遍。B.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族:宗族。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盛:大,高。D.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嘉:赞许。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都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组是()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吾从而师之④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⑤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⑥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⑦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⑧师不必贤于弟子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①②⑤⑥D.③④⑦⑧
4.下面句中的“师”意义全不相同的两项是()A.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③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B.①吾师道也②不耻相师③或师焉,或不焉C.①吾从而师之②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②彼童子之师③惑而不从师
5.阅读下面三组句子,注意其中加线的字,读后填空,每个括号里只填一个字母。
(甲)A.逝将去汝,适彼乐土B.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C.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D.适大病,不能行
(乙)A.秦伯说,与郑人盟B.鲰生说我曰
C.及说备使抚表众D.说尽心中无限事
在甲组中( )和( )中的“适”意义相同。
在乙组中( )和( )中的“说”意义相同。
6.下列句中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璧有暇,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子布、元表各顾妻子。(《赤壁之战》)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乃阳以武安与之/ 乃敢拒吾命乎B.励精为治,公而无私/ 与之农具而遣之C.至则营居以老/ 咸以知兵名D.此外事,妇人何知/ 若主帅自免其家,何以率下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文言文整体阅读:师说课后练习(3)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是一项是()A.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其皆出于此乎B.生乎吾后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句读之不知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下列各项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是故圣益圣,愚益愚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彼与彼年相若也D.位卑则足羞
3.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夫晋,何厌之有D.沛公今欲何至
4.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今之众人C.句读之不知D.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5.下列加线的词全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斟酌损益,尽进忠言,则攸之、依允之任也B.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审谛之,短小,黑赤色C.奉使往来,无留北者孰与君少长D.怀怒末发,休祲降于天先帝创业末半,而中道崩殂
6.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及长,专长性理。B.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C.笃志研究。D.霍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
7.下列句中加点的“若”字意义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②视之,形若土狗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④天若有情天亦老
⑤若属皆且为所虏⑥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⑦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⑧若为佣耕,何富贵也A.①②/③⑤/⑥⑦⑧/④B.①②⑥/③④/⑤⑦⑧C.①②⑥/③④/⑤⑧/⑦D.①②⑥/③④⑦/⑤⑧
8.判断“若”在文中的意义。
“1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奇哉2若人之思,3若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4若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5若龙之一爪也。6若夫常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至若柳子厚则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大书朱熹《贡举私议》,揭于门B.执之,使服焉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诏议弭灾之道D.文原兼经筵官,以疾乞致仕归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皆白衣冠以送之
10.下列各项中不存在通假现象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文言文整体阅读:师说课后练习(4)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吾从而师之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⑤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⑥师不必贤于弟子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②④/⑤⑥C.①⑥/②/③④/⑤D.①⑥/②③/④/⑤
2.下面句子中有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D.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3.下列各选项中加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疑问代词,哪里)B.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动词,安定)C.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谏太宗十思疏》(动词,安身、养生、享受)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形容词,安适、安逸
4.判断“且”在文中的意义。
“存者1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此岂石壕一地,唐王朝尽然耳。若此,帝尚每日声歌,2且委政非人。则李唐3且亡,必矣。于斯世,河水清4且涟矣,尚可,朝中人若如此,则必危。纵有“死5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有何用?
5.解释句中“所”字的意义和用法
1、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2、某所,而母立于兹
3、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6、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7、则以兵围所寓舍
8、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
9、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0、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11、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1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3、所以遣将守关者
14、所以游目骋怀
1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6、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17、父去里所,复还
18、离宫别馆,三十六所
6.判断“若”在文中的意义。
“吾1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2所钦。以其3所居位,能如此,岂他人可及?察其言,观其行,可见其4所言非伪饰耳。与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文言文整体阅读:师说课后练习(5)
1.默写课文。
(1)文中陈述老师职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陈述择师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阐述师生间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③圣人之所以为圣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3.下面句中的“其”,全都用作副词的一组是()A.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B.①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②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其孰能讥之乎。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②其可怪也欤。③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D.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②欲加之罪,其无辞乎。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5.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
B.不耻相师师:老师。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
D.或师焉,或不焉不:“不”通“否”。
6.解释各句中“为”的意义以及用法。
1、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
2、君家妇难为。
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4、能以经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5、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
6、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7、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8、古人以俭为美德。
9、霓为衣兮风为马。
10、士大夫多予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11、君既为府吏。
12、十七为君妇。
13、自名为鸳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