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560字。
文言文整体阅读:劝学课后练习(1)
1.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与秦盟B.形似酒樽,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C.不令居安思危,戒奢以俭D.掭以尖草,不出
2.汉语中有些词语是很有趣的,正读是一个词,反读同样也是一个词,比如“故事”反过来读便成了“事故”,两个词的意义却风马牛不相及。这样的词你能再说出3个吗?
3.指出下列句子翻译的错误及原因。
(1)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
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应该再找个品质好的女子。
(2)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
译成:使者听了很高兴,按照常惠说的来辞让单于。
(3)(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成:老虎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完驴子的肉,才到树林中去。
(4)先帝不以臣卑鄙。
译成: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句中加点的“焉”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且焉置土石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下面对本段文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段从学习的方法和作用的角度来论述“学不可以已”。共用了十个比喻论证学习是不断积累的过程,不能停止。B.“不积跬步”“不积小流”的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难以实现远大目标。C.用“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成功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D.用“蚓”的“用心一”和蟹的“用心躁”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有效的学习还要靠专心致志。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4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
文言文整体阅读:劝学课后练习(2)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B.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C.宏兹九德D.代百司之职役哉
2.下列句子有何句式特点?请加以分析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⑵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⑶吾孰与徐公美?
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6)用心一也( )
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拘于时,学于余。(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兴:兴起B.
文言文整体阅读:劝学(节选)课后练习(1)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A.在那里B.什么C.助词D.代词“之”
2.与“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中的“水”活用类别相同的一项是()A.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B.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D.稍稍宾客其父
3.对“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一句翻译准确的一项是()A.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一天三次反省自己,就智慧明达,品德也没有过错了。B.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自己的言行,就智慧高明,而且行动也没有过错了。C.君子才学渊博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知识明确,行动无过错了。D.君子才学渊博,而且一天三次反省自己,就知识明确,品德也没有过错了。
4.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蚓无爪牙之利②五亩之宅③蟹六跪而二螯④顺风而呼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A.积累善的德行,那么精神智慧就自然得到了,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B.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C.平常不断地做好事,养成良好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圣心也就具备了。D.积累一件件好事,养成良好的品德,那么精神智慧就自然会形成,圣贤的心意也就能完全领悟了。
6.下列四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求人可使报秦者
D.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7.下列各句中“道”字意义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8.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对……有利
B无以成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专一
2.下列句中划线的虚文言文整体阅读:劝学(节选)课后练习(2)
1.下列句中加点的“于”与“青于蓝”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得双石于潭上B.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C.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须臾:片刻B.声非加疾也疾:强,文中指声音宏大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就:就是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雕刻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省:省察。B.用心一也一:统一、一致。C.声非加疾也痴:快,急速。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隔绝。
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劝学》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说学习的意义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停止;另一方面是说对待学习应采取的态度和方法,那就是不能停止。B.《劝学》的比喻,灵活多变。有的单说比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有的先设比喻,再引出道理,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C.荀子认为,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君子之所以成为君子,是因为君子善于利用外部条件通过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种“学而后知”的观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D.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都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后天不断学习改造获得的。人要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5.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了十个比喻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C.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不舍”与“舍”。D.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
6.文言文阅读
(一)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锲而不舍,。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