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1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9/10 21:16:4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0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19题,约7770字。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单选题每题3分,请将单选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一、论述文(9分)
  书    斋
  凝石
  书斋,顾名思义,是读书的房间,同时也是藏书的地方,还是书写的地方。读书、藏书、书写是书斋的基本功能。后来,文物古玩的收藏和鉴赏常在这里进行,诗词歌赋和书法绘画乃至篆刻的切磋和研讨也常常在这里进行。书斋是以个人名义建立,以主人和密友为主体,进行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书斋姓“文”,所以别名称作“文房”。
  早在春秋时期,与朝廷兴建的学校——“官学”不同,诸子百家大兴私人讲学之风,诸子家中的讲学之处往往白天是课堂,晚上就成了读书的地方。这应该就是书斋的雏形。汉代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均有自己的书斋从事文化艺术活动。因此,可以说汉代是书斋兴起的时期。唐代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多元化的时期,文化艺术繁荣而发达,学术氛围也比较宽松。可以说盛唐是书斋成熟的时期,如杜甫在成都的“草堂”,就是典型的文人书斋。
  在中国传统宅院中,书斋往往是民居中唯有的精神场所。它一般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如有后花园,必与之相邻,以形成高雅恬淡的良好环境。
  书斋有三大特点。一是文化传承的汇集点。书斋的主体——读书人或做学问的人,在这里藏书,在这里读书,在这里思索;以往优秀的文化,在这里以研读、考证、校注、阐发的方式得以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在这里化整为零,熊熊燃烧,然后又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使文化得到最好的传承和发展。二是个性创造的发酵池。书斋是个人的领地,是书斋主人个性得以施展的空间。在这里,他们的创造力得以进发,从而产生出新的思想,创造出新的艺术,使得文化发展的链条上,不断有闪动的灵光。三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书斋宜明朗、清净,不可太宽敞。明净可以使人心情舒畅、神气清爽,太宽敞便会损伤目力。窗外四壁,藤萝满墙,中间摆上松柏盆景,或剑兰一二盆。石阶周围种上青翠的芸香草。书斋中宜设长桌一张,放古砚一方,置笔筒一个,墙壁上挂古琴一把;书斋右边设一书架,书架上陈列《周易古占》等书及字帖画卷。人独坐于书斋之中,或对日吟诵,或秉烛夜读,于书斋里享受一份清福,从学问中得到一份快乐。
  进入21世纪,人们对传统的兴趣在逐步衰减。有些人认为,作为传统文化标志的书斋也将被“读图时代”的电脑和网络所替代。然而,从文化发展的宏观趋势上看,在新的时代,书斋仍将成为现代社会持续存在的文化现象。随着社会发展带来的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必然促进精神文化生活品位的提高,这为书斋的普及提供了基础。
  今天,历史传统和科技时尚在现代书斋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书斋永远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
  1.根据文意,下列对中国传统“书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斋是文人读书、藏书、写书、作画以及从事其他文化艺术活动的地方。
  B.书斋姓“文”,其中所设书桌、文具、字帖画卷等都体现了主人的兴趣爱好和精神追求。
  C.书斋空间一般较小,大多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环境优雅,明朗清净。
  D.书斋是私人讲学的地方,白天是课堂,晚上便是书房。
  2.下列对“书斋永远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这句话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书斋是私人空间,置身其中,可以充分展示个性,施展才华,并且从学问中得到快乐。
  B.书斋的格局、布置和装饰大多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也
  正是中国文人一直追求的精神境界。
  C.书斋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已深人到中国文人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他
  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并将永远存在。
  D.书斋往往是传统民宅中唯有的精神场所,历代文人在这里辛勤耕耘,研究
  学问,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书斋发源于春秋,兴起于汉代,成熟于盛唐,杜甫草堂就是成熟时期文人书斋的典型。
  B.汉代是书斋的形成期,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的文化艺术活动都在自己的书斋中进行。
  C.21世纪是信息时代,作者担心作为传统文化标志的书斋也将被“读图时代”
  的电脑和网络所替代。
  D.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使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品位的提高和书斋的
  普及成为必然趋势。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