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2006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2/5 21:12:1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5小题,约9670个字。
扬州市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卷
             高  三  语  文            2006.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的答案必须用2B铅笔填涂;第Ⅱ卷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18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福祉(zhǐ )   朝暾(tūn)     谲诈(jué)     惊魂甫定(fǔ)      伫立(zhù)
B.杂役(yì)  衅钟 (xìn)   赡养(shàn)   妍媸毕露(chī )     欢谑(xuè)
C.思忖(cǔn)   口讷(nà)      尘滓 (z ǐ )    面面相觑(qù )    . 猿猱(náo)
D.赧然(năn)   喧豗(huī)    逾垣(yuán)    将进酒(qiāng)      荆杞(q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觉解  目不瑕接  深恶痛绝  正其义不谋其利
B.僭位  诚惶诚恐  芸芸众生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C.染指  明察秋毫  缘木求渔  仰之弭高,钻之弭坚
D.聚讼  断壁残垣  专心致志  一言以敝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是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___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鲍鹏山《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②纵使叛逆篡位也还要邀请与自己利害相关的各方支持;但最最重要的是,这时的战事还未___全民,不致于使父母兄弟妻子离散。(黄仁宇《孔孟》)
③随着未来的科学进步,我相信,宗教______教条____迷信,必将让位于科学;可是人的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必将由未来的哲学来满足。(冯友兰《人生的境界》)
A.滋养  波及   及其/和       B.滋养   波及  以及/或
C.滋生   涉及   及其/或       D.滋生   涉及   以及/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一切铺垫都已显现的情况下,2006年必定是“宝洁”大显身手的一个好年头,“飘柔”则是首当其冲的先锋品牌。
B.假如您是一个遭遇挫折或失败、立志“东山再起”的人,您可要摆正心态,调整心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哇。
C.有些“老板”“老总”嗜好赌博,常常一夜之间倾家荡产,输得衣不遮体,只得穷极无聊,乞讨街头。
D.杨臣刚带着新书《老鼠爱大米》到南京签售的时候,感慨颇深地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每首歌红了之后都会出现一些盗版和炒作。”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1921年12月,鲁迅先生写成了著名的短篇小说《阿Q正传》(被译为几十种文字,国内外传播),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B.意识流小说家非常注意探索人的心灵世界,往往通过作品中人的内心独白与自由联想来发掘人的内心深处的奥秘。
C.追忆往事可以给人以智慧,可以使人意识到自身在当前的处境,可以照亮人生的道路,增强憧憬未来的信心和勇气。
D.李白的诗飘逸豪放,语言流转自然,其古体诗和七绝尤为后人称道;杜甫的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极其精练,尤长于古体诗与律诗。
6.下列对文学常识与课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等;先秦历史散文以历史题材为主,如《左传》《国语》《战国策》等。
B.《孔孟》一文认为孔子和孟子的思想言行有不同的地方:孔子坦荡悠闲,轻松愉快,孟子则凡事紧张;孔子主张性善论,孟子则以为性恶来自先天;孔子对“礼”非常重视,孟子则不大拘泥于“礼”。
C.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了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与《红楼梦》,等等。
D.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流行于20世纪20—70年代,包括表现主义(如卡夫卡的《变形记》)、意识流(如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荒诞派(如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和魔幻现实主义(如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
二(12分,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7-9题。
先秦哲学家荀子写过一篇文章,叫《劝学》。他有一句话说得极好。他说:“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这话运用到艺术美上就是说:艺术既要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由于“粹”,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有了“虚”,“洗尽尘滓,独存孤迥”。由于“全”,才能做到孟子所说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但“全”和“粹”是相互矛盾的。既去粗存精,那就似乎不全了,全就似乎不应“拔萃”。又全又粹,这不是矛盾吗?然而只讲“全”而不顾“粹”,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然主义;只讲“粹”而不能反映“全”,那又容易走上抽象的形式主义的道路;既粹且全,才能在艺术表现里做到真正的“典型化”,全和粹要辩证地结合、统一,才能谓之美,正如荀子两千年前所说的那句精辟之语。
清初文人赵执信在他的《谈龙录》里有一段很生动、很形象的说明:这全和粹、虚和实辩证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