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 资源简介:
约3140+3030+3050字。
材料作文的“题意”与“立意”
南京市第五高级中学 沈中尧
写材料作文,大家之所以特别关注“立意”二字,是因为立意当否已成为评价材料作文优劣的第一要旨,这与一般的话题作文、标题作文较为注重是否符合题意,还是有着比较明显的等差的。但是,当下的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乃至批阅评价,总是把作文的表达是否符合命题材料的内在含意,和有无针对命题材料的自我见地,笼而统之地称之为立意,这无形中又模糊了材料作文特别需要加以关注的“意”的主客关系以及“立”的彼此联系。
是凡命题作文,无论“题”以何种方式显现,包括单一概念、关系短语、笼统说法,还有那种需要补充完整的半命题等等,“题意”总是客观存在并左右着作文应该或只能写什么的大方向,基于此,作文的表达只要符合大方向也就是符合题意了,而符合题意也就算是立意正确了。但这种将合意等同于立意的评价标准,却不能简单地套用在对材料作文立意的评价之上,因为材料作文的“意”,具有明显的双向互动的特点及其高下评判的专门要求。简言之,就是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有着极为显明的主与客关系。客,指的是命题材料之中原有的或蕴含或显明的意思、意义,这种客观存现的“意”,完全不同于一般的只是规定写作的范围或对象的概念性话题及简单的关系型标题。写材料作文,即使没有偏离地附和或者演绎命题材料的含意,尽管也可认定为基本符合题意,但却不能称之为有所立意,当然也就无从论定见地的高下。命题材料所包含的“意”与写作者所表达的“意”,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存在与建构不应混为一谈,符合题意与建立己意也不能划等号。据此推断,既然立意之“立”,指的是写作者的主观表达,即主客之主,那么,只有针对材料之意所表达出来的或蕴含或显明的见解、见地,方可称之为有其所立之意。
同样强调审题立意,话题作文和标题作文,只要所写的人事、物况或所表的看法、道理契合话题或标题的所指或能指即为符合题意作文;材料作文则必须根据命题材料之意来表达自我之见,而后者的见解、见地又只能源于前者的意思、意义。一种以符合题目之意为总体要求,一种以符合材料之意为基础起点,虽然都有关于立意之“立”的评判,但一个被视作是作文的升格,一个却是作文的起码具备,这就是写材料作文与其它类型命题作文在“意与立”方面的最大区别。
认知决定行动。对写材料作文如何立意以及如何界定立意高下的认识,决定了当下材料作文普遍存在着一种很固化的做法,即:由命题材料推出或直接从中撷取出某种说法或者某个概念、意思,而后再通过堆砌素材(包括实例和引
……
材料作文的出发点——认知命题材料
南京市第五高级中学 沈中尧
提供一定的文字材料并提出相应的写作要求,是当下材料作文设题的基本范式。与一般的直接设定文题的“标题作文”相比,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都要比标题作文的审题、立意麻烦一些。因为标题作文以语词、短语或语句作为作文的题目,也就大致框定了构思立意的对象及范围,而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文字的篇幅可多可少,内涵的表述有深有浅,所以,写材料作文必须仔细阅读材料,再从中发掘出可以立意的要素。
由于比标题作文多了一个分析材料、提炼中心的步骤,而分析和提炼又必须在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内,这就大大加重了材料作文偏离材料的风险。因此,准确地认知命题材料也就成为写好材料作文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总是从了解它的特征开始的,我们对材料作文命题之材料的认知,需要充分兼顾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命题材料类型化的认知。
除却偶尔以诗作或图画来作为命题的材料,当下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文字材料,基本上可分为事实型材料和事理型材料,即叙述型和论述型两大类。
事实型材料大多具有一定的故事性,可以是直接的社会生活场景的描绘,也可以是间接的虚拟故事境况的叙述,由于时、地、人、事、物都比较具体而明确,所以个案或案例的特点较为明显。譬如这样一则材料:农夫养了一群羊。放牧时,他总是放声高唱:“我雪白的羊群啊,多么可爱……”可是,他的羊群里有一只黑羊。农夫为此感到遗憾,盘算着要卖掉黑羊:“这样我的羊群里就都是可爱的白羊了。”一天,在一场暴风雪中,农夫与羊群走散了。当暴风雪停息的时候,漫山遍野银装素裹,哪里还有羊群的影子?这时,四处寻找的农夫看到远处有一个晃动的小黑点,跑过去,果然是那只黑羊!其他的白羊也在那里。
事理型材料则多为现成的具有某些哲学意味和一定代表性的判断、推论或辩说,叙述的成分非常之少。譬如这样一则材料:契诃夫在给弟弟米哈伊尔的信中写道:“你知道,应该在什么地方承认自己的渺小?在上帝面前,在智慧面前,在美面前,在大自然面前,但不是在人群面前。在人群中应该意识到自
……
材料作文的终极点——显现自我思考
南京市第五高级中学 沈中尧
作文的动机左右着写作的行为,作文的结果又是写作动机必然的昭示。假如撇开写作的任务性指向,那么,作文的目的何在?写材料作文的终极点又是什么?这实际上是写作者面对同一个作文命题和要求,必须十分认真而严肃考虑的问题。语言的背后是思想,因此,作文的书面表达自然应当显现写作者的相关思考,写材料作文则尤甚。
写材料作文尤为强调显现自我的思考,是因为命题材料提供了具有可以而且必须加以思考、思索、思辨的方方面面。
要么是提供一个小案例或小故事,让写作者揣摩内涵、抽绎道理。譬如:有一天,主人问笼子里的画眉鸟:“你想回到大森林去吗?”画眉说:“为什么呢?我住在笼子里,吃喝不愁,每天还可以唱唱歌,晒晒太阳。”主人说:“可是森林里有美丽的花草、清新的空气,还有广阔的天地。”于是主人打开了笼子,把画眉放回了森林。一年以后,主人在森林里遇见了画眉鸟。主人问:“森林里的生活怎么样?”画眉说:“好是挺好,就是这笼子太大了,怎么也飞不到边儿。”
要么直接摆出有一定广涵性的论说或道理,让写作者藉此之理反观或省察生活,或者对此之“说法”做进一步的分析思考。譬如:有人说,与其活在别人的阴影下,不如勇于突破,活出精彩。也有人说,与其碰得头破血流,不如追随别人,也能成功。
针对以上材料来写材料作文,写作者怎可能不做分析思考,最起码的思考应该是:他(它)们为什么这么说?材料作文一再强调的所谓“立意”,其“意”指的就是作文字里行间所包含或蕴含着的或一点或一种或一套的自我意识。
既然显现自我思考是材料作文的终极点,那么,不管哪一种思考、思辨、思想都必须经命题材料的“触发”而来。其实,无论采用哪一种命题方式,只要是命题作文,都有一个最为明确的评价标准,就是必须“切题行文”。只有完全符合命题目的和要求的表达才能算“切题”作文,这是作文的底线,也是作文目的思考的第一要素。写材料作文,行文表达的内容能与文字性的命题材料对上号,即可算作符合命题的题意,而材料作文的“切题行文”,即达到显现自我思考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切入命题材料、行文表达自我。
面对叙述型材料,切题,讲求一个“准”字。概括与表述要“准”,因为任何一种说法,不管是概念还是语句,只要材料中找不到依据,就属偏题。一旦偏题,各种叙述或论述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譬如这样一则材料:据研究,美国空军战斗机失误频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驾驶舱是按照飞行员身体特征的平均值设计的。可飞行员不是按平均值生长的,当他们必须在少于半秒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