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700字。
揭阳市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调考
语 文 2006年1月
本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选择题部分(共三大题,计33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卡座位号及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选择题(一、二、三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四、五、六、七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苑囿(yòu) 狙(zǔ)击 曝(pù)晒 饿莩(piǎ0)遍野
B.孝悌(dì) 悖(bèi)谬 斡(wò)旋 臻(zhēn)于郅治
C.夯(hāng)筑 荫(yìn)庇 拓(tà)片 鼎铛(dāng)玉石
D.胡同(tòng) 诨(hùn)号 晌(shǎng)午 呼天抢(qiāng)地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疏浚 影牒 民生凋蔽 生死攸关
B.匡扶 竣工 墨守成规 仗义直言
C.自诩 景仰 一张一驰 动辄得咎
D.煦暖 拢络 凭心而论 不径而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对组织的决定,他从未打过折扣,但这一次分配工作,他却一再讲价钱,这里面肯定有原因。
B.中国寺庙建筑宏大精美,因势构筑,巧思妙想,真可谓鬼斧神工,令人叹服。
C.别人有的我也必须有,当然主要的是物质上的东西。
D.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期间,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倍受感动和鼓舞。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城管局日前发出通知,马路两米内不准设摊。
B.这次期中考试,我们班总分超过600分的有张伟、王垒、谢佳等三位同学。
C.自愿到西部工作的大学生多数来自于偏远的农村。
D.由于游戏技术的进一步提高,为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娱乐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5—7题。
秸秆发电变害为宝
目前人类利用的能源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为主,这些物质都是植物几亿年前贮藏至今的碳水化合物,是现代植物的“祖宗辈”;庄稼秸秆是近一两年形成的光合产物,含有与煤、天然气、石油一样的可以燃烧的碳(干燥秸秆中含有40%~50%的纯碳),太阳能以生物能的形式储存在其中。这样的能量也有人称为生物质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只要阳光照耀大地,无时无刻不在生产。可惜这种可再生的能源被白白地烧掉了,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秸秆焚烧影响高速公路、航空,污染空气、引发火灾。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如民航法、消防法、环保法,田间焚烧完全可以达到数罪并罚的地步。可法不责众,秸秆焚烧每年依然在进行着。更为严重的是,焚烧秸秆还会造成灾难和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河南某县2004年因一农民点火焚烧自家秸秆,殃及邻居没有来得及收获的麦田,造成大火蔓延,县政府不得不组织干部群众扑火。大火造成几千亩粮食颗粒无收,该农民畏罪潜逃。造成这种严重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