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五单元质量检测试题(8份)
- 资源简介: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单元质量检测(一)+(B卷+能力素养提升)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单元质量检测(一)+(A卷+学业水平达标)+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单元质量检测(二)+(A卷+学业水平达标)+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单元质量检测(二)+(B卷+能力素养提升)+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单元质量检测(三)+(A卷+学业水平达标)+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单元质量检测(三)+(B卷+能力素养提升)+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单元质量检测(四)+(A卷+学业水平达标)+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单元质量检测(四)+(B卷+能力素养提升)+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单元质量检测(一)+(B卷+能力素养提升)+Word版含解析.doc
单元质量检测(一) (B卷 能力素养提升)
(时间:120分钟 满分 120分)
一、阅读鉴赏(3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作家对故乡这个地域的理解带有很大的偶然性,这与其亲身经历有关,而且他们感触环境的差异性,也决定了结果的千差万别。莫言因构筑了“高密东北乡”这个文学世界而举世闻名,这个地方也因为作家而为世人所知。莫言出生于高密一个普通的农户家庭,出身底层。底层社会的挣扎和奋斗,使莫言接触最多的是高密典型的底层文化和民间文艺。蒲松龄的《聊斋》、聂家庄泥塑和高密剪纸,是莫言小说中最重要的东西,也是高密地域文化给这位家乡子弟最丰厚的礼物。
在莫言家乡,很多人都是讲故事的高手,“蒲松龄式”的民间作家遍布街巷,这是莫言文学想象力的重要资源之一,莫言就在这种环境接触了地域文化。
与贾平凹受陕西商州和西安古墓、古碑、陶罐和书画等乡土文人地域文化极深的熏陶不同,莫言小学就辍学,使他接触不到更高的文化层级;这一经历,反倒让他沉浸在家乡民间文化和文艺之中。距莫言家乡不远的聂家庄泥塑,憨态可掬,拙朴生动,有一种令人震撼的效果。高密剪纸则既细密繁复,又粗糙无拘,来去放任,具有作品的“未完成性”,像一件件有待进一步加工的天籁作品。莫言小说风格汪洋恣肆,天马行空,语言粗糙,非常有力量,像是还有待进一步修改细琢并最后完成的作品。看过高密聂家庄泥塑和民间剪纸画之后,人们心里便知道何以如此。民间文艺的魂,早走进了莫言的文学世界,构筑了他的文学王国。这些带有奇思妙想和狂悍之气的高密地域文化,以它千百年非凡的艺术力量,塑造了这位当代杰出的小说家。因此可以说,没有高密地域文化,就不会有作家“莫言”。
文学与地域文化的关系,是需要通过具有当地特色的语言来实现的。不过,深究起来,这乃是作家整个的气质和灵魂问题。这种气质和灵魂,蔓延到他创作的小说作品当中,就构成了这些作品的一个个关键环节,比如叙述的节奏、语言特点、氛围、人物塑造、色彩旋律,等等。莫言的小说一向长于运用色彩,在聂家庄泥塑和高密剪纸里,这些东西比比皆是。他的语言汪洋恣肆、无法控制,我们看高密剪纸那种粗糙和未完成的任意恣肆,也就一目了然。莫言在高密整整生活了21年,基本完成了从出生、成长到性格气质完全固定的生命过程,高密当地的民风早就牢牢铸就在他的整个世界。当然,所谓“当地人”的性格性情虽然大同小异,各呈异彩,但千万条之中,只要有一条被作家接收,便敷衍发展成他整个气质的主要方面,成为他文学世界的灵魂。
很大程度上,莫言小说的语言是高密当地人的语言,一种正直愤激的语言,一种粗糙大气有力度的语言,更是一种充满血性的语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凡是优秀杰出的作家,莫不应此道理。
(选自2015年9月10日《暨南学报》,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家经历不同,对地域文化的理解不同,表现在作品中也各不相同。
B.高密典型的底层文化和民间文艺,构成了莫言小说最重要的内容。
C.高密地域文化铸就了莫言的气质和灵魂,构筑了他举世闻名的文学王国。
D.莫言的作品有鲜明的语言特色和地域文化特点,展示了独特的文学世界。
解析:选C A项,是文章的引论,非主旨;B项,底层文化和民间文艺影响了莫言的创作,但并不是构成其小说的“最重要的内容”;D项,只是陈述莫言作品的特点,并未谈及高密地域文化与莫言文学的关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莫言出身底层,在底层社会挣扎和奋斗过。这都让他能够更多地接触家乡民间文化和文艺,这些人生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B.莫言从家乡“蒲松龄式”的民间作家那里获取了丰富的文学想象力,带有奇思妙想和狂悍之气的高密地域文化成就了他的文学世界。
C.小说作品中的关键环节,如叙述的节奏、语言特点、氛围、人物塑造、色彩旋律等,往往是作家的气质和灵魂的具体体现。
……
单元质量检测(一) (A卷 学业水平达标)
(时间:120分钟 满分 120分)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酸雨、温室效应、物种灭绝、生态破坏、资源短缺……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不知不觉、无孔不入地________着我们的生活。
②你不能延长你人生的长度,但你可以加宽你人生的宽度。只要心灵宽了,在博大的胸怀里,你就可以给生活一份________,一片自然和一份健康。
③费迪南德在德比大战中被曼城球迷用硬币袭击________眼角出血,英国职业球员工会主席戈登•泰勒建议在球场内加设铁网保护球员。
A.充斥 简便 导致
B.充斥 简洁 以致
C.充沛 简洁 导致
D.充沛 简便 以致
解析:选A ①充斥:多得到处都是,含贬义。充沛:精力饱满;旺盛。根据“负面影响”等内容,第一空应填“充斥”。②简便:简单方便。简洁:指(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第二空应填“简便”。③以致: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导致:引起;造成,常用于不好的结果。第三空应填“导致”。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田蒙为《倔强的萝卜》的上演做了大量宣传,他携主演黄渤、黄奕、黄小蕾等在首映式上坐而论道,引起各大传媒的关注。
B.近年来,很多汉语工具书有从俗从误的倾向,使很多字音字形所谓的“规范”很不规范,让语文教师讲解起来非常困难,至当不易。
C.很多“90后”的青年在很多方面与传统观念有冲突,但我们不能求全责备他们的某些过激言论。
D.在这一次的学生会文体部负责人的竞选活动中,他又是唱,又是跳,已经脱颖而出,但终因其他竞争对手水平更高而败下阵来。
解析:选D D项,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都显露出来。用在此处恰当。A项,坐而论道:坐着空谈大道理。指口头说说,不见行动。B项,至当不易:极为恰当,不可更改。喻极为恰当。C项,求全责备: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后面不能直接带宾语。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围绕林冲的遭遇,课文情节的展开张弛有致、波澜起伏,反映了林冲性格思想的变化过程。
B.中国古代小说有其自身的特点,重故事,重描写,与西方小说和某些中国现代小说重心理刻画不同。
C.从性格、行为上讲,别里科夫封闭、怀旧、胆小、多疑,但他又无时无刻极力维护
……
单元质量检测(二) (A卷 学业水平达标)
(时间:120分钟 满分 120分)
一、基础知识(14分,1~3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小知不及大知
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愿陛下矜悯愚诚
D.汤之问棘也是已
解析:选C A项,知—智;B项,闵—悯;D项,已—矣。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A.园日涉以成趣
B.或棹孤舟
C.臣具以表闻
D.奏流水以何惭
解析:选D A项,“日”,名词作状语;B项,“棹”,名词作动词;C项,“闻”,动词的使动用法。
3.下面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②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③而御六气之辩
④空余报国之情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解析:选D ①连词,表转折;②副词,姑且,暂且;③④都是结构助词。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2)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2)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 (3)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二、阅读鉴赏(35分)
(一)课内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
……
单元质量检测(二) (B卷 能力素养提升)
(时间:120分钟 满分 120分)
一、阅读鉴赏(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逍遥游》是《庄子》内7篇之首,又是整部《庄子》的开卷第一篇。不管《内篇》是否庄子手订,把《逍遥游》放在首篇,客观上也的确显示了它在整个《庄子》中的突出地位。这足以证明编书者是一位对庄子思想理解极深又有高明见解的人。
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种独特的思想学说——逍遥哲学的开创者。“逍遥”一词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但作为哲学概念和对人生心理状态的抽象哲学概括来使用,却始于《庄子》。它的内涵虽然继承了《诗经》中的基本义项,但总体而言又不同于《诗经》中的“逍遥”,而是更丰富了。从《逍遥游》的内容来看,“逍遥”在这里是指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近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庄子思想的核心。庄子思想的庞大体系,就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构建起来的,其他一切思想观念和理论元素无不与这一核心存在着紧密联系。正是在这个基本点上,显示了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思想体系的主要特质。因此我们可以说,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就是一整套关于追求“逍遥”的“逍遥哲学”。若从“逍遥哲学”这个角度来观察庄子思想的各个部分,我们就会发现,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它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它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庄子的社会思想是它产生及形成的心理土壤,庄子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是它的具体表现和外化形式。
庄子认为,宇宙中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不逍遥的,因为它的存在和生活方式都是“有所待”的,即有条件的、受限制的,因而都是不自由的,即使那些自以为逍遥,表面上看去也貌似逍遥的人与物,也是如此。比如,在《逍遥游》中描写的貌似逍遥的大鹏,是很不自由的,因为体型太大,飞翔时不仅需凭飓风之力来托负,而且还必须有大的空间才能展翅。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它才受到小鸟斥鴳的嘲笑。斥鴳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大鹏优越,是最自由的。其实这正反映了它由于生活环境的狭小所带来的局限,因为它无能力到广阔天地中去遨游,所以形成了目光短浅的习性。这讲的是万物在空间上的局限。
在时间上也是如此。朝菌不可能了解一天之外发生的事情,寒蝉不可能知道一年四季的变化,而生命长的灵龟和大椿也不能知道其生前死后的事。这讲的就是万物在时间上的局限。至于人类,看上去似乎比动、植物自由得多,实际上他们所受的限制也更多,除了名、利、富、贵之外,还有伦理道德、感情欲望等多种牵累,而且对死亡的恐惧和担忧的精神负担,远远超过其他生物。从受限制这个角度来审视人生,人是世界上所有事物之中最不自由的。所以庄子认为只有“无己”的“至人”、“无功”的“神人”、“无名”的“圣人”才是进入绝对自由境界的人,这就是庄子的理想人格,而“逍遥游”也就成了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
(节选自《智通庄子——游心于物之初》)
1.下列关于庄子及其《逍遥游》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庄子把《逍遥游》放在《庄子》开卷第一篇,客观上显示了《逍遥游》在整部《庄子》中的突出地位。
B.从《逍遥游》的内容我们可以获知,“逍遥”指的是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几乎相当于我们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