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2006年高中语文第三册期末测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粤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中第三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1/23 18:08:55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1题,约10100字。
2005-2006年学年度第一学期潮州市高二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两部分,共四道大题,21小题,共10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试室号、姓名、考生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2.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写在答题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一部分   阅读鉴赏(共48分)
一、古诗文阅读鉴赏(30分)
㈠古诗文默写(8分)
1.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共四组,每组只选答1小题,共可选答4小题。8分)
①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
(1)                                                   (李商隐《锦瑟》)
②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 
                                                     (柳永《雨霖铃》)
③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                  。
(2)                                                   (朱熹《春日》)
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
                                                     (苏轼《题西林壁》)
⑤锲而舍之,                ;锲而不舍,                   。
(3)                                                   ( 荀子《劝学》)
⑥长虹卧波,                ?复道行空,                  ?
(杜牧《阿房宫赋》)

⑦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           ,         。                                                  
(4)                                               (《论语·为政》)
⑧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                   。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㈡古诗阅读(6分)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2~3题。

宋祁《玉楼春》(春景)
东城渐觉风光好,毂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②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释】①縠皱:即皱纱,喻水的波纹。②浮生: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
2.对这首词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上片的前两句,先点明地点和景物特点,接着用比喻和拟人写水,用“棹”代船。“渐觉”是春渐深、景更好的意思。
B.上片后两句,先写远景,说绿杨在晓雾弥漫之中,如烟萦绕,略呈寒意,后写近景,以杏花的盛开托出春意之浓。
C.下片前两句意思是说,浮生若梦,苦多乐少,岂能吝惜金钱而轻易放弃这欢乐的瞬间呢?“肯爱”是“宁可喜爱”的意思。
D.下片后两句意思是说,为了使这次春游尽兴,我要为你举杯敬劝斜阳,请它暂且在花间留下夕阳晚景。
3.清代著名诗评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对其中的名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作过如下评价:“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但同时代的著名文论家李渔却在《窥词管见》里说:“此语殊难索解。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余实未之见也。”你认为哪位名家的评论更符合审美法则呢﹖(4分)
                                                                               
                                                                               
㈢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4~7题。(8分)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誓不相隔卿
C.何可胜道也哉             刑人如恐不胜
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不拘于时,学于余
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夫夷以近      未尝以色待物
 B.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然力不足者     苏子愀然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其皆出于此乎
6.选出对这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作者认为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问心无愧了。
 B.本文第一段阐述了要到险远之处,能看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需要有志、力、物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C.作者特别强调“志”——志向、意志,这和他后来百折不挠地推行新法的精神是一致的。
 D.本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对人生、事业的追求,也需要有坚定的志向的道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