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33450字。
2017年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康杰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长期以来,人们大都是从史学和文学的角度来认识和评价《史记》的,认为《史记》是中国的第一部通史,《史记》开创了中国史学的新纪元;认为《史记》是一部伟大的纪传体作品,有很强的文学性,是一部前无古人的传记文学。这种认识自然是正确的。然而,这样做无疑是忽略了司马迁自身的期许,忽略了司马迁以文学笔法书写史学著作的基本原则,忽略了史官的文化使命和历史担当。这种种情况的存在,直接影响到我们对《史记》的正确解读,同时也有降低了司马迁及《史记》文学及文化品质的倾向。
司马迁是以文学笔法担当历史叙述的,是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承担博大精深的历史哲学观的。具体地讲,司马迁对《史记》的期许主要有两个:一是他在《报任少卿书》中提出的“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二是他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强调的“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落实之处是“罔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这两个期许构成了司马迁的历史哲学观。问题是如何才能把深奥的道理叙述得深入浅出。司马迁采用的笔法是从历史人物的生动事迹入手,选择典型事件或言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式揭示最深刻的道理。
所谓“究天人之际”,是指探究天道和人道之间的对应关系,揭示社会运动的规律。汉代是宗教神学盛行的时代,天人关系是汉代人关心的大问题。不过,在以文学的笔法叙述历史时,司马迁重点关注的对象是人,强调人在社会运动中的作用。关于这点,从司马迁的言论及《史记》五体排列秩序中可得到证明。如司马迁在《白起王翦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中选择典型事例叙述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如果赵王能听进赵括母亲的意见,那么,赵军将不会因赵括指挥失误在长平惨败,导致40万士兵被秦将白起坑杀。长平之战是赵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在这里,司马迁选择典型事例详细地叙述了人在历史活动中的作用。在表达中,主要是通过描述生动鲜活的人物和言行来承担其历史哲学观的。
所谓“通古今之变”,是指以变化为视点考察古今社会运动的历史,从叙述古今人物事迹入笔强调为现实服务的精神。具体地讲,在《史记》人物传记叙述时,司马迁有意识地建立了“通古今之变”与“原始察终,见盛观衰”之间的关系。司马迁历史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历史循环论。从大的方面讲,司马迁的历史循环论思想主要有四个来源:一是《周易》(包括《易传》);二是邹衍的“五德终始说”;三是“孔孟学说”;四是董仲舒的“三统说”。这四个来源作为司马迁历史哲学思想的基石,不仅承担了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的史学思想,而且与“本纪”形成了特殊的表达关系。如在历史的叙述中,司马迁分别以《秦始皇本纪》《陈涉世家》等为叙述载体,选择能揭示事物本质的典型事件和人物言论,深刻地揭示了秦兴也勃、其亡也速的历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人们认为《史记》是一部开创了中国史学新纪元、有很强文学性的纪传体作品,大都是从史学和文学的角度来认识和评价《史记》的。
B.司马迁有自己的人生期许,有作为史官的文化使命和历史担当,这两点决定了《史记》的文学性。
C.在《报任少卿书》和《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表达了对《史记》的两个主要的期许,这两个期许构成了司马迁的历史哲学观。
D.司马迁的历史哲学观是博大精深的,而以小见大,选择典型事件或言行,进行生动的叙述是司马迁采用的笔法。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A.汉代盛行宗教神学,人们普遍关心天人关系,司马迁提出的“究天人之际”的期许带有时代特征,深深地打上了宗教神学的烙印。
B.司马迁的言论、《史记》的五体排列秩序以及选择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手法都证明:在天人关系中,司马迁重点关注的是人,强调人对社会运动的作用。
C.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记载的赵王任用赵括指挥长平之战而失败,导致赵国由盛转衰的史实,说明了人可以影响历史活动。
D.无论是“究天人之际”还是“通古今之变”,司马迁都是选择典型事件和人物言论来叙述人物,以表现其历史哲学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作者认为不应该忽略《史记》的哲学特质,否则会违背司马迁的创作初衷,影响到我们对《史记》的正确解读。
B.在表达天人关系的历史哲学观时,司马迁主要是通过对人物进行生动的描述来强调人在历史进程、社会变迁中的作用的。
C.司马迁以《周易》、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孔孟学说”、 董仲舒的“三统说”为来源和基础,建立了自己的历史循环论思想。
D.《陈涉世家》等篇章除揭示了秦兴也勃、其亡也速的历史,同时也表达了司马迁整体的历史循环论思想。
【考点】49:论述类文本阅读.
【分析】解答理解和分析此类题,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
【解答】(1)B曲解原文.根据原文第一段第三句话可知,《史记》的“文学性”是由司马迁的笔法决定的.
(2)A错在“深深地”.宗教神学可能对司马迁有影响,但程度不深.从原文第三段“不过”“重点关注的对象是人”可以看出.
(3)C遗漏条件,原文最后一段有限制条件“从大的方面讲”;武断绝对,原文最后一段说“主要有四个来源”.
答案:
(1)B
(2)A
(3)C
【点评】从高考来看,实用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
1.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有意混淆;
2.偶然、必然有意混淆;
3.已然、未然有意混淆;
4.以偏概全;
5.张冠李戴;
6.因果颠倒;
7.误划类别;
8.无中生有;
9.偷换概念.
因此解答时考生要把选项归位,通过与原文对比,找到答案.
2.(14分)(2017•盐湖区校级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
王奎山
1982年我读大四。那年的春节,我领着徐美红一起回乡下过年。徐美红的爸爸当时是我们省财政厅厅长,一个厅长千金,能看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