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时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1
- 资源简介:
约2970字。
例谈时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湖北省老河口市第一中学 王晓琴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作文趋向于选取现实生活中的时事类事件作为材料,要求考生“结合生活体验与思考”,对相关事件“表明态度,阐述看法”。面对这些时事类材料作文,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审题立意呢?
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应该肯定、值得褒扬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或者同一件事情,既有值得褒扬之处,又有应当贬抑之处,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会有不同的见解。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要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
其实,时评类文章的审题立意和观点陈述最能体现高考考纲在写作 “发展等级”中“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这一能力要求。我们可以围绕这些能力要求对时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构思行文。
一、透过现象看本质
我们知道,许多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是有其内在原因的。因此,面对一件事情,我们首先应当“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探究其内在原因。也就是说,面对时事类作文材料,我们首先可以考虑从事件发生的原因或反映的本质这一角度立意。
例如,面对以“量多体大人海”为特点的“中国式吉尼斯”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事件反映的本质来思考——中国的这些吉尼斯纪录除了场面宏大外,大都缺乏个性与创造性。而且,热衷于数量与规模,其实也是为了掩盖“内涵”与“质量”的不足。所以,在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增强创新意识,拒绝炒作与跟风。
还可以从“活动走样的根源”这个角度进行思考——到底是什么促成了“中国式吉尼斯”的大量产生?为什么某些项目非得与吉尼斯“攀亲”?难道没有“破纪录”就不足以彰显其品味?究其原因,是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使然。据此,可以从“拒绝浮躁心态”“回归事物本真”的角度来确定论点。
二、辩证角度析问题
时事类作文材料中的事件,很多情况下是利弊互见,见仁见智,以使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对事件“表明态度,阐述看法”,从而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平常我们在QQ群里或微信群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人在讲道理、作分析时,观点过于偏激,总会对事物的某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