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4道小题,约14070字。
浙江省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一、检阅我们的家底(32分)(1-7每题3分,第8题每句1分,共11分)
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横祸(héng) 什刹海(shà) 彳亍(chìChù)入不敷出(fū)
B.吮吸(shǔn) 勾当(gōu) 惊鸿一瞥(piě) 恪尽职守(kè)
C.丰腴(yú) 跫音(qióng) 夯实(hāng) 劈柴(pǐ)
D.真谛(dì) 缱绻(qiǎn juǎn) 奢侈(chǐ) 四肢百骸(hái)
【答案】C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她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女孩,不像别的女孩那样喜欢嘻戏吵闹。
B.这个坚守在前方第一线的小伙,并没有感天动地的故事,唯有与戈壁荒滩的撕守。
C.阳光透过水蒸汽时,折射出七种光色,而红光的穿透力较强,所以人们只能看到红光。
D.拱桥下的乌篷船,载着一蓑隐世风雨,一竿竹篙缓缓地漾开柔柔的涟漪,融化在墨色的朦胧烟雨之中。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主要考查音近(同)字、形似(近)等正确书写,容易混淆,把握不准的可以用排除法进行筛选。A 嬉戏,B厮守,C水蒸气。故正确选项是D。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家队的几位表现出色的小将,被誉为中国足坛的明日黄花。
B.阳春三月的一天早晨,宜宾合江门广场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在广场上表演太极拳,引来无数行人侧目观看。
C.他们远离亲人和家庭,巡回于92千米的道路上,为了千千万万过往的车辆和行人,他们萍飘四方、无怨无悔……
D.“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八个字,是千百年来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意味深长,振聋发聩。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A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B 眼睛不正视对方的意思,形容敬畏。也指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愤恨。C“萍飘四方”形容人四处漂泊,行踪不定。可改为“栉风沐雨”。此类词语使用判断的题目,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情况下,根据语境,结合着成语的解释来判断。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专家组分析论证,排除了不可抗力和认为破坏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认定这件特大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B.《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C.西班牙将投资8.2亿欧元,在我省建立世界上最大并最具竞争力的硅金属工厂,其生产能力、技术手段和产品质量,均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D.数码媒体艺术,大多数人还是比较陌生的;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在中国正日益受到关注。
【答案】C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金黄的稻束
作者: 郑 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 ”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D项“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的主体,应该是“稻束”,因为“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中心话题是“你们”,就是“金黄的稻束”。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词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又名曲子词、诗余、长短句。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