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和谐(含分享、合作 、平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中学作文 / 作文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8/8 12:04:55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2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1880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和谐(含分享、合作 、平衡)
  河北香河三中   杨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提出的第四个价值目标,是和谐。
  关于和谐的解读——国学与和谐
  (一)和谐文化
  和谐,也就是和睦协调,这几乎可以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理念,是各家各派的共同主张,是万事万物的最高追求,是中国人从古至今源远流长的文化心理、政治信条、智慧要求。所以,和谐的信念在国学中具有深远根基。
  儒家经典说:“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儒家把“和”看做是天道的追求,是世界之所以成立的本源。如果达到适中的、和谐的状态,天地万物就能各自恰如其分、生发有序。
  道家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句话发散来看,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存在着阴阳两面,世界规律就包含着万物的必然对立。而能够将这些对立面统一调和起来,就是至高的和谐境界。
  而佛家对和谐的强调更是随处可见,甚至直接提出了“六和敬”的思想,要求身和、口和、意和、戒和、见和、利和。而很多人也认为,“和尚”这个词,就喻示着“以和为尚”的精神。
  儒释道三家思想连同其他各家理论对和谐的追求,深深影响着中国人在各个领域内的行为方式。所以,中国的琴道讲究中正平和,中国的茶艺推崇和静怡真,中国的建筑代表里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中国的医学要求五脏调和、七情调和、气血调和,就连进行博弈对决的中国围棋都在寻求中和平衡之道,而追逐营利致胜的中国商业也信奉着和气生财。
  可以说,和谐,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皆大欢喜的状态,是一种全面胜利的智慧。
  (二)身心和谐
  对于个人来讲,如果想达到守中致和的理想境界,首先,要修炼身心和谐,也就是人与自我的和谐。
  修身为本,这是传统文化中一再强调的重点,《大学》里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上至天子、下到黎民,都是要把修身作为人生根本,其他的为事只是末节,如果这个人生根本没修好,想要把末梢的事情做好,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本末倒置了。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的进阶路程是一种修己达人的顺序,先修养自身、再治理家园、再服务社会、再报效祖国,是一个人的辐射力由近及远的过程。“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万事万物都有本末之分、有从开始到最后的正确顺序,能够把握住何为本末、何为先后的规律,就是近乎于“道”的人。那么在每个人的生命中,修身是最初的基础,也是最固本的根基。
  对于社会也是这样,每个人自我先成为一个和谐的、安定的人,再融入集体,才能组成一个和睦有序的大家庭。如果每个人本身都是浮躁的、焦虑的、叛逆的,就不可能扩散出一个健康稳定的社会氛围。
  那么一个人如何修身才能达到自我的和谐呢?就是要对内修心、对外修行。修心,是内在心性的修为,正心诚意、戒性和情;修行,是外在行为的修炼,言行有度、举止有礼。《中庸》就告诉人们,一个自我修养好的人,应该是这样的人——是“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也就是说,喜怒哀乐种种内在的情绪,外化发散出来的时候,如果能是合理合度的、是恰当其分的,那就是达到了“和”的标准。所以对情绪的处理,是检验一个人修为高低的最好衡量。如果,情绪内中,能和情养性、不过分,情感外发,能和而有度、不过激,那就是一个身心和谐的人。
  (三)社会和谐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