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导学案5(5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8/2 21:11:2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7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阿房宫赋》导学案
【全国百强校】内蒙古集宁一中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4单元《阿房宫赋》导学案.doc
【全国百强校】内蒙古集宁一中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4单元《阿房宫赋》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4单元《阿房宫赋》跟踪训练(1).doc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4单元《阿房宫赋》跟踪训练(2).doc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4单元《阿房宫赋》跟踪训练(3).doc

  第 四 单元   自主赏析 《阿房宫赋》导学案
  编写人: 王玉英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3.   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学习鉴古讽今的手法。
  二、课时安排: 3 课时
  一、1、作者介绍:杜牧(803-852年),字牧之,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人称他“樊川先生”、“杜樊川”。杜牧工诗、赋、文、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是晚唐著名作家。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后人因称他为“小杜”,以继杜甫;又因和李商隐齐名,被称为“小李杜”。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论列军国大事,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继承了韩、柳派古文家的优良传统。他的古文颇多针贬时事的作品,他对“赋”这种文体的发展,也有着卓越的贡献。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就是这样的作品之一,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2、解题:阿房宫:早在兼并六国的过程中,秦始皇在攻灭一国之后,即令绘制该国宫殿的图样,在咸阳北阪及泾水、渭水流域,逐一仿照修建了各国宫殿。全国统一后,他又进一步加以扩建,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宫殿群。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从公元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一座规模更为宏伟的朝宫在渭南破土动工了。动工不到两年,秦始皇死,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远末完成,即于公元前206年被项羽烧毁。完成的这一部分,就是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倾倒的阿房宫。它又名阿城,只是朝宫的前殿,因其地地名为“阿房村”,所以后人以“阿房宫”称之。这座宫殿规制极为宏大:东西宽五百步,南北长五十丈,其上可坐万人,其下可以竖立五丈的大旗。据《三辅黄图》:“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它和已建成的其他离宫别馆,楼堂亭阁,弥山跨谷,逶迤相属,工程之浩大,可谓前无古人。而仅仅六年之后,随着不可一世的秦帝国的破灭,壮阔恢宏的阿
  ……
  集宁一中教学设计 (高 二 年级 语文学科   )
  设计教师:王玉英        年  月    日
  课   题       《阿房宫赋》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 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2.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3.德育目标 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重点: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难点: 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学习鉴古讽今的手法。
  教学流程:(包括: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
  一、导入新课
  一、导入
  导语:秦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只有短短的十几年,但留给后人的思考是深远的,千百年来,一直成为人们研究的对象和热门话题。不知有多少人,写过多少文章。我们刚刚学习了贾谊的《过秦论》,文章的核心思想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又学习苏洵的《六国论》,它的核心是“为国者无使为积戚之所劫哉。”今天,我们来欣赏、来品味杜枚的《阿房宫赋》,看看同样是讲六国和秦的故事,杜枚的观点是什么?又是怎么的表达这个观点的。
  作者介绍:杜牧(803-852年),字牧之,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人称他“樊川先生”、“杜樊川”。杜牧工诗、赋、文、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是晚唐著名作家。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后人因称他为“小杜”,以继杜甫;又因和李商隐齐名,被称为“小李杜”。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论列军国大事,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继承了韩、柳派古文
  ……
  集宁一中西校区高二年级跟踪训练
  科目:语文     编者:王玉英     审核人:梁晓霞
  《阿房宫赋》3
  一、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粤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著作郎李孝光数荐之府吏。冕詈曰:“吾有田可耕,有书可读,肯朝夕抱案立庭下,备奴使哉?”每居小楼上,客至,僮入报,命之登乃登。部使者行郡,坐马上求见,拒之去。去不百步,冕倚楼长啸,使者闻之惭。冕屡应进士举不中,叹曰:“此童子羞为者,吾可溺是哉?”竟弃去,买舟下东吴,渡大江入淮楚,历览名山川。或遇奇才侠客谈古豪杰事,即呼酒共饮,慷慨悲吟,人斥为狂奴。北游大都,馆秘书卿泰哈布哈家,荐以馆职。冕曰:“公诚愚人哉!不满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禄仕为?”即日将南辕。会其友武林卢生死滦阳,唯两女一童留燕,怅怅无所依。冕知之,不远千里走滦阳,取生遗骨,且挈二女还生家。
  (宋濂《王冕传》)
  1.下列句中的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父怒,挞之。挞:用鞭子或棍子打。
  B.夜潜出。潜:悄悄地。
  C.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竞:全,都。
  D.怅怅无所依。怅怅:迷茫不知所措的样子。
  2.下列同一个字含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蹊:忘其牛,来责蹊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