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8900字。 济南市高三语文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
第I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每小题3分,共18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福祉(zhǐ) 朝暾(dūn) 稗(bāi)官 伉(kàng)俪 干瘪(biě)
B. 饿殍(fú) 羁(jī)旅 咀嚼(jué) 赝(yān)品 症(zhèng)结
C. 创(chuāng)伤 粗糙(cāo) 缱绻(quǎn)穿凿(záo) 包扎(zā)
D. 谲(jué)诈 口讷(nè) 虫豸(zhì) 追溯(shuò) 赧(nǎn)然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慰籍 厮杀 呕心沥血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B. 干燥 辐射 礼上往来 明镜照物,妍媸必露
C. 告罄 和睦 察言观色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D. 喝彩 昏厥 一筹莫展 随心所欲不逾矩
3. 依次填在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1)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这两者之间的______很难确切划分。
(2)神话传说也好,志怪、志人也好,都是作为一种______记载下来的,是靠实地访问,从民间搜集而记录下来的,因此叫做“志”。
(3)中国小说总是不静止地叙述人物的内心活动,而______偏重通过人物的外部言和行的表现使读者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活动。
(4)明清人士更以写小说为耻辱,______许多伟大的作家生活、创作条件都无保障;许多伟大的作品不知道作者是谁。
A. 界限 史实 往往 以致 B. 界限 事实 常常 以致
C. 界线 事实 往往 以至 D. 界线 史实 常常 以至
4.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濮水的清波吸引了他(庄子),他无暇回头看身后的权势,那么不经意地推掉了在俗人看来万死不辞的发达机遇。他把这看成了无聊的打扰。
B. 我们对任何人说话都不应该大模大样,也不需要低心下意。不过,对象不同,说话总应该有些区别。
C.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吊,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既有《论语》,则有《孟子》。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D. 的确,爱因斯坦一生之所以能朝气蓬勃,光风霁月,都是因为他总是在做一件件合理的事情。对于他,生与死的区别仅仅在于是不是在研究物理学问题等。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都正确的一句是( )
A. 参照萧统的文学定义看,虚构,想像正是“事出于沉思”;讲究文采,则正是“义归乎翰藻”。
B. 说也不信、生活中的痛苦,一俟到了回忆中(只要这种痛苦是真挚的,善良的),往往也会觉得它有淡淡的甜美,比成深沉的诗。
C. 比如《穆天子传》是个神话传说,可史书上却把它归于帝王“起居注”一类;《山海经》也是神话传说,《汉书》中却把它归于“地理志”中。
D. 今天我讲语言与文学的关系,分为四个问题来讲:一、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二、词汇与文学。三、语音与文学。四、语法与文学。
6. 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中国艺术上这种善于运用舞蹈形式,这种辩证地结合着虚和实,也贯穿在各种艺术里面。
B. 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不论王公贵族、学术泰斗,和奴隶百姓,瘪三小偷,都得遵守社会的语言习惯,谁都不能垄断。
C. 诗人写出来的是不堪重负的老马,而诗人心中要说的是他对于生活在皮鞭和奴役之下的劳动人民以及对他们坚忍的毅力的赞美。
D. 我们要善于寻找并最后判断诗人提供的形象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欣赏活动不可停留在表面意思的掌握上。
二、(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电子签名是人们在电脑网络上用来代替传统的书写签名或印章的签名方式。它用由符号及代码组成的电子密码来实施“签名”。电子签名采用规范化的程序和科学化的方法,来核实和鉴定签名人的身份以及对一项电子化数据内容信息的认可。由此可见,电子签名实际上是一种信息加密技术,在电脑网络上使用时,它确实能够以此表示使用者的真实身份和让使用者确认文件内容的真实性。
电子签名离不开密码。人们认识密码最好的例子是银行自动取款机(即 ATM机),第一步要把磁卡插入ATM机,第二步要输入自己设定的密码。然后,ATM立刻将磁卡和密码两者信息整理打包送到银行的计算机中心,一旦对信息确认后,就会向ATM机发出付款指令。在这一过程中,用户已经不知不觉地完成了电子签名,不过这仅仅是电子签名的雏形。因为这种方式只能完成一对一的授权确认,还不能完成电子商务中许多文书合同往往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用户的签字确认。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