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8300字。
2006年高三名校试题汇编(1)
语 文 试 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每组词语字形全正确及划线词语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
A.茁壮 卓绝 浑浊 着手成春 擢发难数
B.奇数 通辑 豆萁 放荡不羁 犄角之势
C.小憩 迄今 掮客 同仇敌忾 休戚相关
D.罪孽 啮齿 涅磐 劣迹昭章 蹑手蹑脚
2.填入下列句子里的词语,正确是一项是 ( )
①这位发言人 指出,美方对这次外交上
的纠纷,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向有关国家作出交
待,并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②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
然 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历史的认识偏
离事实。
③尽管这只是一次 ,但民警与保安
的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的保安报警系统已经成功
地开通了。
④我们的工作方案已经呈报上级有关部门,待
之后,即可付诸实施。
A.庄重 导致 演练 审订
B.郑重 引导 演习 审订
C.庄重 引导 演习 审定
D.郑重 导致 演练 审定
3.下列划线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个小家伙六岁时就敢下河玩水了,到了十
几岁上,就一个人悄悄到上游的水库摸鱼,任他
爹妈和老师怎么说、怎么打骂也不听。没想到现
在却成了全国游泳冠军,真是三岁看大,七岁看
老呀。
B.美国黑人电影明星福克斯在第七十七届奥斯
卡奖角逐中,当仁不让,分别夺得最佳男主角奖
与最佳男配角奖,真可谓是一箭双雕呀。
C.这次爆炸事件,使得中东地区的局势再次起
了变化,刚刚能看到一丝曙光的和平前景,再一
次成为海市蜃楼。
D.走进白云观,只见那个道人虽然骨瘦如柴,
仿佛大病初愈的模样,却又目光如电,若有所思,
我们心中不免暗暗吃惊——眼睛果真是心灵的
窗口吗?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人赏梅,欣赏的是它那盘曲的虬枝老干,
品味的是它那馥郁的浓香。宋代范成大《梅谱》
云:“梅天下尤物,无间智愚不肖,莫敢有异议。”
B.近日,《山西日报》、河南电视台和湖北广播
电台共同推出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栏
目:《不朽的灵魂》,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C.“还呆着干吗?”老师大声训斥着他:“还不
快点回到教室,再说昨天的事还没完,我看你到
时怎办?”
D.她打扫卫生很不认真,对待孩子也不耐心,
买菜报花帐,好吃懒做,等等……真让人忍无可
忍!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
A.七虹瀑布群,位于香格里拉县东面一个群山
深处,一条名为“尼汝河”的高原融雪河流和陡
峭的山峰造就了这一旷世奇观。
B.强强联合制作的大戏,不仅让人们看不到中
国戏曲人在现代化发展方面做出的任何一点积
极的作用,而且更看不到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
C.与作家不同的是,画家们把自己对大自然的
全新感受以及对人生社会的不同看法等等,全倾
注于带着彩色的画笔,而且还多多少少带有点朦
胧的味道。
D.教师管理拟定出台一系列制度,既对教师工作常规考核做出明确规定,又从教师职业出发,给予足够的创造、成长、自省、反思与矫正空间。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6—8题
大脑中有天才按钮
目前,脑科学家认为,人的大脑还有大量潜力可挖。据报道,不久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布鲁斯·米勒博士曾在人的大脑内成功地发现了“天才按钮”。据说,“天才按钮”位于人脑右颞下的一个特别区域,但这个区域通常被一些神经元压迫,因而在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启动。米勒博士相信,如果将大脑的这个区域激活,那这个人的创造才能就会得到尽情发挥。米勒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对72名因各种原因使大脑受过损伤的病人进行研究,发现了一个规律,一旦人的右颞下受过伤,就有可能变成某个领域的天才。比如一名9岁的男孩在部分大脑受伤后竟成了一名天才的力学专家。米勒博士认为这是因为受损神经元坏死后,大脑天才区被压抑了天分释放出来了。
现在,有不少科学家又在关注,能否通过人工手段激活人脑中的那些被压迫、被忽略的“天才按钮”。也就是说,通过人工途径把一个普通人变成天才。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的科学家认为,借助磁场切断人脑内一些区段,就完全可以激活那些超级数学和艺术天分。不久前,澳大利亚科学家在17名志愿者身上进行了试验,结果证明了这一点。研究人员对志愿者的整个大脑进行磁刺激,把他们大脑皮质的有关部门断开几秒钟,获得了惊人的结果。有5个人能很快算出某个日子是星期几,还有6个人能凭记忆把马头画得一点儿也不差,其余的人能轻易记住好几个通信地址。这些试验动摇了人们从前的“天才源于勤奋”的信念。在一定程度上,一个人的非凡才能是与生俱来的,关键在于如何找到并启动这些“天才按钮”。只要人类了解了大脑神经元运转的更多细节,掌握了更尖端、更先进的医疗技术,就有能力将常人变成天才。
对于人脑内的“天才按钮”,专门研究颅脑科学的俄罗斯神经生理学家也有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大脑内存在“转换开关”。莫斯科大脑研究所所长梅德韦杰夫进一步证实了米勒的结论,他认为,被称为“测错仪”的神经元是存在的,它是大脑内部的一种预防机制,具有某种压制天才的功能,不让人们的日常行为举止偏离常规。每当人们脑子里出现一个新想法时,“测错仪”就进入了“这不允许”的制约状态,使人们自己也觉得这种想法没有多大意思,失去兴趣。但如果这个制约机制出了毛病或者受到外来损害,那些非凡的念头和天才理论就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这个人就成了天才,但这要冒很大的风险。
俄罗斯科学家认为,一个正常人的脑结构能保障他思维、运动和爱,这已经足够,而天才都是有些偏离常规的人。他们的某些素质特别发达,某些素质则被抵消了。比如爱因斯坦,他在物理学领域有重大突破,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很难与人交往。很多天才实际上都是不健全的人。众所周知,俄罗斯大诗人普希金和莱蒙托夫都有某种程度的精神分裂症。有不少专家认为,大多数天才的大脑正是因为有毛病才得到了“解放”。
6.下列对“天才按钮”的相关解说,正确的一
项是 ( )
A.大脑神经元坏死的人,“天才按钮”会被启
动,这个人就有可能变成某个领域的天才。
B.借助磁场切断人大脑内某个区段,可以激活
人脑中被压迫、被忽略的“天才按钮”,使常人
变成天才。
C.梅德韦杰夫认为被称为“测错仪”的神经元
是大脑内部的一种预防机制,它影响“天才按钮”
的启动。
D.科学证明,一个人的非凡才能是与生俱来的,
只要找到并启动“天才按钮”,这种才能都能得
到尽情发挥。
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脑科学家公认“天才按钮”的发现是人脑科
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B.天才可能出现的条件之一是大脑内的“转换
开关”处在开启状态。
C.澳大利亚科学家的试验,动摇了人们“天才
源于勤奋”的传统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