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百家争鸣”2017年6月号第3辑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中学作文 / 作文素材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7/3 21:56:06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4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2800字。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百家争鸣”2017年6月号第3辑
  整理  fcs2002
  走正规程序是最有效的“防骗术”
  购房信息泄露法律还需打击买方市场
  校外培训决不能市场热监管冷
  做文明使者迎四方宾客
  高考填志愿学校不能越俎代庖
  这样的“鹰爸”该谴责
  “二等座院士”身上的职业精神
  擅动应急滑梯面临天价索赔值得思考
  “6岁娃喝两瓶啤酒”是对“出名要趁早”的误读
  政府网站“建起来”更要“活起来”
  文创产品要有特点有卖点
  脱贫培训切忌“一训了之”
  高考作文题带来的启示
  “不燃官烛”守底线
  村第一书记是顶“责任帽”
  精彩中国需要精彩讲述
  向“洗稿式原创”说不
  宁要治疴猛药,不要自欺麻药
  智慧法院建设的联想
  严惩“助考” 让“天下无弊”
  &&&&&&&&&&&&&&&&&&&&&&&&&&&&&&&&&&&&&&&&&&&&&&&&&&&
  走正规程序是最有效的“防骗术”
  2017-06-15 13:45 来源: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刘朝   作者:孙维国
  6月13日,记者从兰州市公安局获悉,高考过后,兰州警方根据以往的案例,整理出七种常见的诈骗方式,希望家长及考生们擦亮眼睛,谨防落入陷阱。(相关报道见6月14日《兰州日报》六版)
  每到高考结束,社会上的一些不法人员也开始蠢蠢欲动,手段翻新编织各种“招生骗局”,准备向家长和考生诈骗钱财。分析各种“招生骗局”可见,其实骗术并不高明,只不过是抓住家长望子成龙的急迫心理,一步一步地将谎言演下去。
  其实,避免“招生骗局”也并不复杂,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不走旁门左道,按照正规的高考录取程序走。对此,笔者有切身体会,我的孩子前年参加了高考,我对高考录取的程序非常清楚。从参加高考到高考成绩查询,再到填报志愿、被高校录取,每一个环节学校都会依照相关规定,进行统一安排,或是直接通知学生和家长。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每一个考生都有一本“高校名录”,这是学校发给每个考生重要的必备资料。在填报志愿、选择所读高校时,只要在这个“高校名录”中选择,就不会被野鸡大学、虚假大学所骗。
  如果孩子高考没有达到录取线,更不要相信任何人承诺的“花钱就能上名校”谎言。我国高校录取有严格的程序和规定,没有哪个人能够绕开这些程序和规定,让达不到录取资格的考生“花钱就能上名校”。所以,“花钱就能上名校”的承诺,只要稍加核实信息,向承诺的具体学校进行求证,就能戳破其谎言。
  望子成龙乃人之常情,但不能忘了常识,更不能走旁门左道。现在网络普及,到教育部门的官网上就能很方便查询到高校录取相关信息。假如上不了网,就到学校询问老师,切莫怕跑这段路。走正规程序是最有效的“防骗术”。面对每一个招生信息(电话、短信、通知书、微信、微博等),考生和家长都要到教育部门的官网上、或者到考生所在的学校,仔细核实信息,认真甄别真假,避免掉进“招生骗局”,给孩子和整个家庭带来无法弥补的终生遗憾。(孙维国
  购房信息泄露法律还需打击买方市场
  2017-06-15 13:47 来源:兰州日报 
  作者:责任编辑:刘朝   
  户主购房信息遭泄露,不再是“欲说还羞”的“潜”规则,而是成为明目张胆的“明”规则。这也提示我们,除了打击个人信息泄露的卖方市场,也要对买方市场进行依法打击。
  作者:闵汝明
  据媒体报道,6月初,接房不到一个星期,刘城(化名)已接到不下20家装修公司打来的促销电话,以及近百条家具家电促销短信,“他们似乎很清楚我的购房情况,甚至接房时间都能精准地说出来。”刘城的遭遇并非个例,很多购房户主都遇到过类似情况。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户主信息遭泄露早已是行业“明”规则。通常户主接房后,其购房信息会在短短数小时内,以5毛到8元钱不等的价格“流向”装修公司、家具经销商等手中,这些人再致电户主,寻求合作。
  我们可以从报道中发现,现实中购房个人信息泄露的随意和廉价程度,让人吃惊。户主购房信息遭泄露,不再是“欲说还羞”的“潜”规则,而是成为明目张胆的“明”规则。
  我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些法律规定还是很严厉的。
  自从去年以来,公安机关也破获了一批信息泄露和电信诈骗的大案。不过,从现实来看,至今依然还有不少人并没有把泄露他人信息当成多么严重的事情,或者在利益的驱使下,买卖他人信息的冒险代价依然被认为是“值得的”。那么,如何更加有效地遏制个人信息的买卖?
  近年来多起国内曾公开的各地公安系统抓捕销售户主信息的报道中,嫌疑人身份多为房地产商内部人员,而同时落网的“同伙”,往往都是第一手货源商家。
  2017年5月,据央视新闻报道,上海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总队破获了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4名犯罪嫌疑人全是房产中介。其中一笔交易,以1000元价格销售当地150个小区共计10万余条业主信息;2016年11月,西安市公安局所破获的一起涉嫌陕西省内上千个住宅小区业主个人资料倒卖案件中,主要嫌疑人为当地某房地产中介公司人员和某房地产开发商工作人员。
  这些都提示司法机关,必须对房地产开发商和房产中介进行更加严厉的监管。
  但除了打击个人信息泄露的卖方市场,也要对买方市场进行依法打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