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ppt8
- 资源简介:
课件共50张,学案约9230字。
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
苏轼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内容赏析】这首词是作者被贬海南时所作,是一首咏春词。作者以欢快的笔触描写海南绚丽的春光,寄托了他随遇而安的达观思想。词的上片写海南春早。春风阵阵,桃花灼灼一派备耕景象。对此,作者心中充满喜悦之情。下片写迎春仪式的宴席上春酒醉人,预兆丰稳之年;接着写海南的杨花好似中原的雪花,赞叹“不似天涯”,表现作者对海南怀有亲切情感。词中情感浓烈,摄取了显示春光典型的事物,描绘色彩鲜明,有意运用复叠的语言,造成轻快节奏并突出重点词语,收到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效果。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常识•速览]
[识作者]
文坛巨星——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画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一生经历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宋神宗熙宁年间,由于遭到变法派的排挤,苏轼被迫外调,先任杭州通判,之后又做过密州、徐州、湖州等地的知州。
他是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和欧阳修一起创立了一种稳定成熟的散文风格,世称“欧苏”。苏轼也是宋代著名书法家,他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苏轼也是宋代著名画家,“湖州墨竹派”创始人之一。他的诗清新自然,逢源自始,似信手拈来,亦庄亦谐,大巧若拙,题材广阔,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化,是宋诗走向成熟的标志。他的词开一代豪放词风,他对题材、意境、风格、语言、技巧进行大胆创新,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
[探背景]
这首词是苏轼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三月七日所做。当时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官到黄州。三月七日,他走在沙湖道中,遇到了大雨,不巧的是雨具被人先带走了,同行的人都被雨淋得狼狈不堪,叫苦不迭,唯独作者浑然不觉,毫无落魄之感。不久,天气转晴,苏轼有感而发,遂作此词。本词由写景转入抒情议论,由记事抒情转为对人生境界的思索,对人生际遇的应对,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巧识文]
此词通过对出行遇雨这一件生活小事的描写,表现出词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他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作者巧妙地把自然界的风雨和政治变化中的风风雨雨联系起来,给人们以多方面的联想,大大增强了词的韵味。
[知识•梳理]
第1步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词的内容。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