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中考语文考点总动员之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初中试卷 / 中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17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5/24 9:05:0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77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0610个字。

  课外文言文阅读
  【真题呈现】
  一、【2016年中考福建龙岩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5分)
  患盗论
  刘敞
  天下方患盗。或问刘子曰:“盗可除乎?”对曰:“何为不可除也?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或曰:“请问盗源?”对曰:“衣食不足,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盗之源也。一源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二源慢,则操兵刃劫良民而为盗矣;三源慢,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此所谓盗有源也。”
  【注释】①顾:只是;②修:贯彻得好;③慢:疏忽。
  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3分)
  ①盗可除乎(    )
  ②衣食不足(   )
  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    )
  8.下列句子中的“或”与“或问刘子曰”中的“或”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而或长烟一空B.或王命急宣C.或以钱币乞之 D.或异二者之为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
  (2)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
  10.作者认为产生“盗”的原因有哪些?(用原文回答)(3分)
  【答案】
  7.(3分)①除:清除(消灭)②足:足够③箧:箱子。
  8.(3分)C
  9.(6分)
  (1)只是偷盗是有根源(原因)的,如果能够阻断他们产生偷盗的根源,还担心会有盗贼吗?”
  (2)就会攻打城镇、侵犯百姓成为盗贼(强盗)啊。
  10.(3分)①衣食不足②政赋不均③教化不修
  【解析】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注意“箧”:箱子。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8.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1句中“顾”,只是;“患”,担心。2句中“略”,侵略、侵犯。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提取能力。疏通全文,把握文章内容,根据文中的对话“衣食不足,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盗之源也。一源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二源慢,则操兵刃劫良民而为盗矣;三源慢,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此所谓盗有源也。”可知作者认为产生“盗”的原因有衣食不足、政赋不均、教化不修。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