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福建省龙岩市九年级学业(升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有21道题,约7140个字。
2017年龙岩市九年级学业(升学)质量检查
语文试题
(本卷共21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古诗文默写(12分)
(1)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
(2)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
(3)虽有佳肴,弗食,。(《礼记》)
(4)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
(5),,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6)社会上经常用李商隐《无题》中“,”来表现无私奉献的精神。
(7)写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是:,。(诸葛亮《出师表》)
(8)《行路难》诗人借用典故表现人生变化莫测且渴望入仕的句子是:,。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8分)
古语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诗,是感情的shèn()透,是思想的火花,是理想的光辉,是智慧的结晶。它凝聚着汉字的灵魂,像一条潜龙,流动在华夏文明历史长河中。从诗三百、离骚的源头,到乐府民歌,再到瑰丽hóng()伟的唐诗宋词,以至现代的新诗、散文诗,诗人们以其幽微的洞察力、【甲】(悲天悯人愁肠百结)的情愫、妙笔生花的笔墨,显示出多彩的人文精神和历史文化,【乙】(铭刻镌刻)出这悠久的诗意中国,影响了平凡而美丽的一代代华夏儿女。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选择题只填序号)(4分)
①shèn透() ②hóng伟()
③凝聚(A. níng B. nín ) ④瑰丽(A.guī B.guì )
(2)从文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2分)
【甲】【乙】.
(3)画线句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2分)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5 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请说说颈联蕴含的哲理。(2分)
4.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的“凄凉地”“弃置身”点明了诗人长期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
B.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感慨万千。
C.尾联点明酬赠之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D.全诗感情真挚,始终充满积极、乐观、豁达的情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16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唐太宗论止盗》)
5.解释加点词。(4分)
(1)渔人甚异之(2)屋舍俨然
(3)故不暇顾廉耻耳(4)或请重法以禁之
6.与乙文“或请重法以禁之”中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皆以美于徐公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C.以光先帝遗德D.策之不以其道
7.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8.甲乙两文都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请说出两者的区别。(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