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二拍”的小说艺术成就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中其他文字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2/31 16:01:3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4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6500字。 
“三言”、“二拍”的小说艺术成就 

从“说话”到“三言”、“二拍”: 

短篇白话小说的早期形式——宋元时期的“说话”,曾是最受欢迎、最具活力的小说品种,据说当时的“讲史”艺人就“最畏小说人”[1]。不过,明初除几部体例不齐、文言与白话相杂的短篇通俗小说集陆续问世,并没有出现可与“四大奇书”相比的短篇白话小说划阶段性的杰作。 
从“说话”到短篇白话小说,根本的变化是从口头文学到书面文学的演变。“说话”人面对听众,听众通过“说话”人绘声绘色的口头描述及某种程度的现场表演,凭借自己的听觉、视觉来了解故事。短篇白话小说则是通过阅读文本,读者只能通过文字了解故事。这就对作者提出更高要求——他失去了“说话”临场发挥以及用表演来增色的机会,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学造诣。“说话”人虽有“话本”做依据,仍需口才出色,才能“谈论古今,如水之流”,因此“说话”又号称“舌辩”[2]。短篇白话小说作者不一定是“舌辩”之士,但须能“笔耕”,显然这只有读书人才能胜任。这就是说,从“说话”到短篇白话小说,同时也意味着作者身份将有相应转变。短篇白话小说迟迟未见佳作,是因为尚未出现足以担当将口头文学的“说话”转变为书面文学小说的合适人选。 
在万历年间,合适的人选终于登台,这就是首先推出文人创作短篇白话小说的冯梦龙;紧跟着冯氏,又出现了凌濛初。冯、凌的作品“三言”与“二拍”揭开了文人创作短篇白话小说的序幕[3],同时也标志宋元以来的“说话”开始转变为正式的书面文学作品。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耳犹、子犹,其别号甚多,有龙子犹、顾曲散人、墨憨斋主人等,明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当地以富庶闻名,且才士辈出,其中如唐寅、文征明、祝允明等人,都是很有个性的一代文人。冯梦龙在他编写的《古今谈概》中记载了不少苏州地方文人风流倜傥的轶事,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他从乡前贤承继的生活趣味与追求。 
冯梦龙虽向往乡前辈的潇洒不羁,他的生活道路还是基本依从当时读书人常规,从应试入手。但他科场上屡试不中,久困为诸生。不过,冯梦龙在士林名气相当大,当时人做诗称道他: 
早岁才华众所惊,名场若个不称兄? 
一时名士推盟主,千古风流引后生。[4] 
冯梦龙在所谓正经学问经、史等方面,确乎是“一时盟主,千古风流”——其所着《麟经指月》、《春秋库衡》是专门研究《春秋》的学术专着,直到清代,《春秋库衡》仍是同类著述中最好的一本[5]。以冯氏的学术而屡败于科场,可说是对科举考试的讽刺。冯梦龙57岁才得到贡生资格,先任丹徒县训导,后又被任命为福建寿宁知县,三年后因得罪上司,解职归乡。他的著述,尤其是文学创作方面的著述,主要作于出仕以前;辞归返乡以后,不久遇到明清易代之变,含恨而殁。 
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出身于仕宦家庭。他的家乡也在太湖周围,当地文化昌盛,出版业也很活跃[6]。凌初也很早就进学为诸生,但科场上也一直不得志,两人都不曾中举,都以贡生身份出仕,而且出仕年岁只差两年——凌濛初比冯梦龙早两岁出任为上海县丞。两人在任上都颇具才干,凌仕途上又略显顺利,从上海县丞升任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