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测试卷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550字。扣紧课本,重点突出.
第五册第六单元测验班级: 姓名: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褊(biǎn)小 嗜(shì)好 庖(páo)厨 弓缴(zhuó)B、觳觫(hú sù) 衣(yì)帛 恶(wū)乎 不赡(shàn)C、卒(zú)然 蹙頞 (cù´è) 商贾(shāng gǔ) 独何与(yǔ)D、衅(xìn)钟 枯槁(gǎo) 舆(yú)薪 便嬖(pián bì)2、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之祭者乞其余。B、 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C、 莅中国而抚四夷。D、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3、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此其为餍足之道也。B、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C、 无以,则王乎?D、 盖亦反其本矣!4、下列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危世臣 ②是罔民也 ③朝秦楚 ④骄其妻妾 ⑤孰能一之⑥独乐乐 ⑦轻暖不足于体与 ⑧可得闻与A、①④⑦/②⑤⑥/③⑧B、①③④/②/⑤/⑥⑧/⑦C、①③/②⑦/③⑧/④/⑤D、①③⑧/②⑥/④/⑤/⑦5、下列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莫之能御也。 ②百姓之不见保。 ③暴见于王。 ④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⑤惟奕秋之为听。 ⑥王语暴以好乐。 ⑦申之以孝悌之义。 ⑧何由知吾可也?⑨是乃仁术也。 ⑩臣未之闻也。A、①⑩/②③/④/⑤⑧⑨/⑥⑦B、①⑤⑧⑩/②③/④⑨/⑥⑦C、①②⑨/③⑥⑦/④⑧⑩/⑤D、①⑤⑩/②③/④⑧⑨/⑥⑦6、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然后驱而之善。——这样然后驱使他们做好事。B、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和他一起学习,却不像他啊。C、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大王那么喜欢音乐,那齐国(实行王道)也该差不多了吧?D、 未之有也。——没有这样的事啊。阅读下列文段,回答7-9题。曰:“挟太山以超北海,与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与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古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7、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刑于寡妻。——通“型”,做榜样。B、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超过。C、 权,然后知轻重。——权衡。D、 王请度之。——考虑。8、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是诚不能也。 B、 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诚有百姓者。 王请度之。C、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D、 挟太山以超北海。不识有诸? 将以衅钟。9、对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古代君王都善于推恩。B、对百姓施恩的君王才是贤能的君王。C、应当有推己及人的思想。D、实施仁政,要善于推恩。阅读下列文段,回答10-12题。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