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7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记叙文阅读专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试卷 / 中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5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5/7 16:43:4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18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9000个字。

  北京市2017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记叙文阅读专题
  真题回放
  阅读《沙枣》,完成下列题目。
  沙枣
  梁衡
  ①记得我刚从北京来到河套时就对沙枣这种树感到奇怪。1968年冬,我大学毕业后分到内蒙古临河县,头一年在大队劳动锻炼。我们住的房子旁是一条公路,路边长着两排很密的灌木丛,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第二年春天,柳树开始透出了绿色,接着杨树也发出了新叶,但这两排灌木却没有一点表示。我想大概早已干死了,也不去管它。
  ②后来不知不觉中这灌木丛发绿了,叶很小,灰绿色,较厚,有刺,并不显眼,我想大概就是这么一种树吧,也并不十分注意。只是在每天上井台担水时,注意别让它的刺钩着我的袖子。
  ③6月初,我们劳动回来,天气很热,大家就在门前空场上吃饭,这时隐隐约约飘来一种花香。我一下就想起在香山脚下夹道的丁香,清香醉人。但我知道这里是没有丁香树的。到晚上,月照窗纸,更是香浸草屋满地霜。当时很不解其因。
  ④第二天傍晚我又去担水,照旧注意别让枣刺刮着胳膊,这才发现,原来香味是从这里发出的。真想不到这么不起眼的树丛能发出这么醉人的香味。从此,我开始注意沙枣。
  ⑤认识的深化还是去县里学习那年的春天。那是4月下旬,我参加了县里的一期学习班。校园里有很大的一片沙枣林,房前屋后也都是沙枣树。学习直到6月9日才结束。这段时间正是沙枣发芽抽叶、开花吐香的时期,我仔细地观察了全过程。
  ⑥沙枣的外表极不惹人注意。叶虽绿但不是葱绿,而是灰绿;花虽黄但不是深黄、金黄,而是淡黄;个头很小,连一般梅花的一个花瓣大都没有。它的幼枝在冬天时为灰色,发干,春天灰绿,其树干却无论冬夏都是古铜色。总之,色彩是极不鲜艳引人的,但是它却有极浓的香味。当时曾写了一首小诗记录了自己的感受:
  干枝有刺,
  叶小花开迟。
  沙埋根,风打枝,
  却将暗香袭人急。
  ⑦1972年秋天,我已调到报社,到杭锦后旗的太荣大队去采访,真正见识了沙枣的壮观。
  ⑧这个大队紧靠乌兰布和大沙漠,为了防止风沙的侵蚀,大队专门成立了一个林业队,造林围沙。十几年来,他们沿着沙漠的边缘造起了一条二十多里长的沙枣林带,沙枣林带的后面又是柳、杨、榆等其他树的林带,再后才是果木和农田。在这里,我才第一次感觉到了沙枣的实用价值。
  ⑨首先,长长的沙枣林带锁住了咆哮的黄沙。你看那浩浩的沙海波峰起伏,但一到沙枣林前就止步不前了。沙浪先是凶猛地冲到树前,打在树干上,但是它立即被撞个粉碎,又被风卷回去几尺远,这样,在树带下就形成了一个几尺宽的无沙通道,像有一个无形的磁场挡着,沙总是不能越过。而高大的沙枣树带着一种威慑力量巍然屹立在沙海边上,迎着风发出豪壮的呼叫。沙枣能防风治沙,这是它最大的用处。
  ⑩沙枣还有顽强的生命力。一是它抗旱力强,无论怎样干旱,只要插下苗子,就会茁壮生长,虽不水嫩可爱,但顽强不死,直到长大。二是它能自卫,它的枝条上长着尖尖的刺,动物不能伤它,人也不能随便攀折它。正因为这点,沙枣林常被栽在房前屋后当墙围,或在地边护田。三是它能抗盐碱,它的根扎在白色的盐碱土上,枝显得那样红,叶显得那样绿。因为有这些优点,它在严酷的环境里照样能茁壮地生长。
  ⑪过去我以为沙枣是灌木,在这里我才发现也有属于乔木的沙枣,它可以长得很高大。那沙海前的林带,就像巨人手挽手站成的队列,那古铜色的粗干多么像男人健康的臂膀。我采访的林业队长是一个近60岁的老人,二十多年来一直在栽树。花白的头发,脸上深而密的皱纹,古铜色的脸膛儿,粗大的双手,我一下就联想到他像一株成年的沙枣,年年月月在这里和风沙作战,保护着千万顷的庄稼不受风沙之害。质朴、顽强、吃苦耐劳,这些可贵的品质就通过他那双满是老茧的手在育苗时注到沙枣秧里,通过他那双深沉的眼睛在期待中注到沙枣那红色的树干上。
  ⑫。
  ⑬第二年冬季,我搬到县城中学来住。这个校园其实就是一个沙枣园。一进校门,大道两旁便是一片密密的沙枣林。初夏时节,每天上下班,特别是晚饭后,黄昏时,或皓月初升的时候,那沁人的香味四处蒸起,八方袭来,飘飘漫漫,流溢不绝,让人陶醉。这时,我感到万物都融化在这清香中,充盈于宇宙间。
  ⑭宋人咏梅有“暗香浮动月黄昏”【注】的名句。其实,这句移来写沙枣何尝不可?这浮动着的暗香是整个初夏河套平原的标志。沙枣飘香过后,接着而来的就是八百里平原上仲夏的麦香,初秋的菜香,仲秋的玉米香和晚秋糖菜的甜香。
  ⑮沙枣花香,香飘四季,四十多年了还一直飘在我的心里。
  (有删改)
  【注】暗香浮动月黄昏:出自林逋《山园小梅》。意思是,清幽淡雅的梅香浮动在黄昏的月色下。
  1.文章在描写沙枣时,多次写到沙枣的花香,请你简要说明作者对沙枣花香的认识过程。


  【答案】①大学毕业到内蒙古林临河县劳动,在门前空地吃饭,隐隐约约闻到花香,不解其因;②第二天傍晚去挑水,知道原来醉人的香味是从沙枣发出的,揭开了疑惑;③参加县里学习班对花香的认识进一步深化;(④搬到)县城中学,再次闻到沙枣的花香,一只飘在心里。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行文思路。题目中“简要说明作者对沙枣花香的认识过程”,注意回答的是“认识过程”。我们需要在文章中找出每次对花香的认识及深化的过程。属于概括题,注意答出内容+情感两部分。
  【解题指导】抓住题中“花香”两个字去文中找答案。首先要明确本道题的答题区间是全文,然后在全文中各个文段勾画有关“花香”的信息,
  2.根据上下文,从下面两句话中选择一句填入文章横线处,恰当的是()
  【甲】不是沙枣像人,是人像沙枣
  【乙】不是人像沙枣,是沙枣像人
  【答案】【乙】
  【试题解析】第⑪自然段整个文段都是在用拟人的手法写“沙枣”,所以说是“沙枣像人”。
  【解题指导】注意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保持内容的连贯。
  3.这篇文章的语言表达有值得欣赏的地方,也有可以讨论的地方。请你从最后三段中找出一处(字、词、句皆可)值得讨论的地方,并写出你的讨论题。
  讨论题来自:
  你的讨论题:
  【答案】讨论题来自:(示例一)文中“那沁人的香味四处蒸起”。
  (示例二)文中“这浮动着的暗香是整个初夏河套平原的标志”。
  你的讨论题:(示例一)“那沁人的香味四处蒸起”中“蒸”字体现了什么?表现了沙枣香弥漫的状态,表现了作者对沙枣香味的喜爱和赞美。
  (示例二)“这浮动着的暗香是整个初夏河套平原的标志”的表达效果。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强调了“沙枣”对河套平原的重要性,表现了作者对沙枣的赞颂。
  【试题解析】本题侧重考查赏析,同时考查同学们提出问题的能力。题干限定了最后三段,不要跑题。答案中涉及文中的字、词、句,选择适合题目要求手法的言之成理即可。
  【解题指导】答这类题要注意结合上下文,联系人物的性格或文章的主旨,从确立中心和塑造人物的高度去理解分析句子的含义和作用。以物为题的文章,不仅要理解“物”的表层含义,也就是事物本身,还要理解“物”所承载的意义,也就是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
  实战演练
  (一)阅读《白梅无价》,完成第1~3题。
  白梅无价
  ①当代大画家李苦禅撒手人寰驾鹤西游的时候,我的老师许麟庐正在山东旅行。许老听到噩耗,立即登车,直奔北京。到了苦禅灵堂,满头白发的老人,长跪不起,恸哭不止。他和苦老,同是齐白石大师的弟子,手足之情,比一奶同胞还亲。师兄师弟,年轻时在白石先生左右,一个是左膀,一个是右臂。贫困的时候,他们一个烧饼掰作两半儿充饥。艺术上更是志趣相投,画画儿画疯了的时候,两个人一夜之间画一刀纸,一百张,酣畅淋漓。这会儿苦禅一去不归,许老恨不能跟随而去。那哭声,真是撕心裂肺,好几个年轻人才把他从灵前拉起来。透过老人迸溅的泪花,我能感受到两位画家半生坎坷、相濡以沫的深厚情感,感受到这种渗透着深深文化气息的友谊是何其珍贵。
  ②第二天,许老到我家来,进门就说:“静霆啊,苦禅兄走了啊……”接着又号啕起来,这回是在“家”里哭,而且当着我和我妻子的面儿。许老失去了大师兄,那种绝望的悲伤,那种真情的倾泻,让我永生永世都忘不掉。
  ③那天,妻子做了老师爱吃的饼,弄了几样好菜,还有好酒,可老师吃不下饭去,看许老骨瘦形销的样子,我们执意请他休息一会儿,睡个午觉。谁知,许老刚躺下,又爬起来,大叫“拿宣纸来”。我那时经济不大宽裕,哪里有好宣纸存用?翻箱倒柜,才找到两张质量低劣的四尺宣纸,两只破毛笔。许老捉了笔就在四尺宣纸上横扫。他哪里是在作画,简直是要划破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