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2018届八上第五单元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有23道题,约5760个字。
泉州实验中学2018届八上第五单元试卷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47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10分)
花huì(卉)花冠(guān)濒(bīn)临驯(xùn)化刀耕火种(zhòng)
lín(磷)虾挠头(náo)pìn(聘)用着(zhuó)眼点按bù(部)就班
2、画横线的四个短语中与其它三个不同类的一个是:( A ) (3分)
他们制作石料(A)的工艺极其精巧(B),能把石料切成整块大石碑(C),又能把石块雕刻成各种形象(D)。
3、提取下面句子的主要信息,正确的一项是(D )(3分)
空气中的水汽要凝结是很困难的。只要加进一些灰尘、烟粒之类吸湿性微粒,水汽就会立刻凝结。这些微粒会把水汽吸附在自己表面,形成水滴的胚胎,故称它为“凝结核”。
A.空气中的水汽要凝结是很困难的。B.灰尘、烟粒之类是吸湿性微粒。
C.微粒把水汽吸附在自己表面,形成水滴的胚胎。D.灰尘、烟粒之类的吸湿性微粒,称之为“凝结核”。
4、下列相关知识,错误的一项是:( C )(3分)
A. 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是说明文的三个要素。
B.《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科学地说明了花的色彩是由于它们自身的各种条件和需要,以及自然、人工等因素对它们作用的结果。
C.《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一文主要采用议论和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式阐释事理,让人在思考中增加环境的忧患意识。
D.《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一文运用了作诠释、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
5、古诗文默写。(13分)
(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2)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5)山河破水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6)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千都做了土。
(7)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8)杜甫、白居易同为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现了杜甫关怀民生疾苦的宽广胸怀;而《观刈麦》中“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则表现白居易既表现了自己的愧疚之情,又展现了对农民的同情:可见他们都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6、结合材料,综合探究。(7分)
【材料一】2013年5月,记者在某路口看到,宽约25米的道路供行人过街的绿灯却仅有18秒,绿灯亮起时许多过街的行人都得一路小跑;供车辆通行的绿灯长达120秒,许多行人在等待一分钟左右后,便迫不及待地闯红灯在车流中穿行,导致了“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发生。
【材料二】谈到“中国式过马路”,一位专家说:“说到底,最重要的还是从众心理在作崇。很多市民很久以来有一种从众心理,人家可以走,我为什么不可走?这种心理大多数的人都存在,结果是法不责众。”
【材料三】“闯红灯过马路违法!”近日,杭州、北京、南京等地纷纷对“中国式过马路”亮“罚单”,引来“叫好声一片”。与此同时,有评论说,处罚难度大,执法成本高,重拳整治陷入“两难”窘境。
(1) 仔细探究三则材料,请分析“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产生的原因。(4分)
答案示例:一是行人盲目从众,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二是交通设施不够完善;三是交通法律法规还是不够健全。(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
(2)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式过马路”问题,请你提三条合理化建议。(3分)
① 加强对行人交通安全的宣传和教育,提高行人交通安全意识。
② 在交通基础建设上更加人性化,使行人过马路更方便;
③交通集中整治为管理行为日常化,促使行人形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④通过树立榜样,形成一个人人遵守交通法规的环境氛围等。(写出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