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8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4/4 7:34:2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0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9510字。

  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对论述类文章阅读的考查要求是: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纵观近年各省市高考卷的命题情况,从选材上看,侧重于环保、宇航、数学、物理学、医学、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文章。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不要求考生系统、全面、彻底地弄懂相关的科学知识。命题形式以四选一的客观选择题为主,一般命制三道题,往往要求选出“不正确”“不符合”或“不属于”的一项。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重点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
  1.【2015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种子萌芽从汲取水分开始,种子首先膨胀,胚部接着生长。①发芽就像分娩,一旦启动就是个不可逆的过程,因此发芽的时机攸关生死,种子早已演化出各式各样的手段找对时机。杨树和柳树的种子寿命极短,若没有在散播后几个小时内找到湿泥地,就会死亡。热带雨林中,许多树木结的大型种子如果没有在几周内发芽,就会腐败。对这些物种来说,要掌握正确的发芽时机,得先掌握正确的结子时机,因为种子一旦成熟,保存期限是很短的。
  一年中,若季节气候对种子来说太干燥或太寒冷,不利于发芽,种子就进入休眠,等待不适宜的气候过去。
  如果将植物行为以精巧度衡量,扁蓄的发芽行为只有初级程度。扁蓄是长在耕地和花园中的杂草,种子先天为休眠型,未经冬天不会发芽。土壤中的种子在冬季感受到低温,打破休眠状态,预备好在春天来临、土壤回暖时发芽。没有在五月发芽的种子,又逐渐进入休眠状态,静待另一波寒意来临,准备好再次发芽。扁蓄的行为其实相当合理,称为初级程度好像不太公平,更何况相似的植物还不少,许多杂草也有依季节循环的休眠期和发芽期。
  另一种相当常见的杂草则要比扁蓄技高一筹,那就是羊腿藜。羊腿藜在年初结不休眠的种子,产季时则结休眠的种子。有了年初生产的种子,这年的羊腿藜就有更多子代,后来所结的种子则安然保存至明春。
  一年生植物的种子发芽机制就更精巧了,这些植物会打赌冬天冷不冷。许多冬季一年生植物,像雀麦草,都是在秋天发芽,这样做的风险是冬天的寒霜很可能冻死幼苗。但如果存活下来,就有了回报,因为比起其他春天才发芽的种子,这些幼苗抢先一步发育成长,能长得比较大,结的种子也多得多。冬季一年生植物也懂得分散风险,让部分种子在冬季休眠、春天发芽。比起熬过冬天的幼苗,这些春天发芽的种子长出的植株比较小、结的种子也比较少,但是存活的几率通常大一些。由于某几年的冬天比较冷,某几年比较不冷,所以有时不休眠种子长得好,有时休眠种子胜算大。
  目前为止所谈的发芽行为,精巧程度都还不及格。种子还能从其他线索得到更精确的讯息,以决定什么时候发芽。许多像莴苣一类的种子,对光很敏感,在黑暗中不会发芽,即使温度和湿度都很恰当。这样的机制可以避免那些被埋得很深的、没有机会到达土壤表层的种子发芽。而只要一丝阳光,就能让种子自休眠中苏醒。替菜圃翻土会让阳光传递讯息给土壤中许多对光敏感的杂草种子,让它们知道接近土壤表层了。
  很多种子的招数更了不起。植物可借由远古演化而来的光感受体(即光敏素分子)感知光线。光敏素分子有两种形式,可彼此转换。一种称为Pr,吸收红光后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称为Pfr,Pfr吸收远红光后再转回Pr型分子。Pr对Pfr的比率是由接收多少这两种不同波长的光而定。这种Pr对Pfr的比率提供了地方环境的讯息,对植物来说极为重要。②未被遮蔽的日光,红光/远红光的比率为1,然而,阳光穿过树叶后,大部分红光为树叶吸收,这时比率远小于1。植物透过Pr对Pfr比率能侦测到光的改变。由此,植物利用光敏素察觉邻近植物的位置,调整自己的生长以避开邻近植物。同样,种子如果暴露在透过叶子照射的阳光中,就不发芽。与其在其他植物的遮蔽下发芽、长出难以存活的幼苗,还不如维持休眠状态。
  光敏素有个缺点,就是在黑暗环境中无用武之地。因此只有位于土壤表层或接近表层的种子能加以利用,侦测竞争对手是否环伺在侧。不过还有另一种线索,能让深埋土中的种子知道上方有没有一线生机。土壤表层的植物,例如草类,就像一层隔绝物,调节土壤内种子感受温度的范围。光裸的土壤表层没有这层隔绝物,所以底下的种子会感觉到强烈的温度起伏,许多种子就从这种温度起伏中得知土壤表面是光裸的。如果感受到温度起伏,种子就会在春天发芽;而如果感受到的温度很平稳,没有高低起伏,种子就不发芽。
  (选自乔纳森•西尔弗顿著、徐嘉妍译《种子的故事》,商务印书馆,2014年,有删改)
  1.简要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色。 
  ①用分娩的不可逆转和攸关生死来比拟种子选择发芽时机的重要性。语言形象生动,令人印象深刻。②使用专业术语和数据来说明日光被遮蔽前后红光/远红光的比率变化。语言平实准确,令人信服。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语言特色。回答句子的语言特色时,应抓住该句子的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并结合语境进行分析。第①句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种子选择发芽时机的重要性;第②句用语专业,且列举了相关数据,其中的“大部分”“远小于”等使文章语言准确严谨。
  2.作者认为有些种子发芽行为的精巧程度还不及格。请写出这些种子的发芽行为。
  ①(扁蓄)种子感受到冬季的低温才结束休眠,在春天发芽。②(羊腿藜)不休眠的种子和休眠的种子,各选择不同的时机发芽。③(许多冬季一年生植物)种子选择全部在秋天发芽。④(有的冬季一年生植物)种子部分在秋天发芽,部分在冬季休眠、春天发芽。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应抓住“目前为止所谈的发芽行为,精巧程度都还不及格”这句话,对前文所列举的种子的发芽行为进行归纳总结。
  3.翻土可以除掉土壤表层的杂草,但是翻动过的土壤有时反而长出更多的杂草。请用文中观点解释这种现象。
  ①翻动土壤后有些种子到达离土壤表层较近的地方,那些对光敏感的杂草种子能感知到光而发芽。②翻动土壤除去了土壤表层的隔绝物,深埋土中的杂草种子会感受到强烈的温度起伏而在春天发芽。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本题时,应明确答题区间为文章最后三段。翻土会让阳光传递讯息给土壤中许多对光敏感的杂草种子,除掉土壤表层的隔绝物也影响杂草种子对温度起伏的感知,这都可能促使杂草种子发芽。
  误区警示
  解答归纳内容要点类题目,考生容易陷入如下误区:
  1.没有找到材料中的关键语句,不能理解关键词、中心句和重点段的意思。对于没有明显中心句、重点句的文段,不能准确归纳概括其意思。
  2.不能做横向联想和纵向挖掘。对于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状况、作品产生的背景等,不能通过横向联想和纵向挖掘来归纳概括。
  2.【2013年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病 毒
  病毒不同于其它所有生物,它不是由细胞构成的。一个细胞中的结构要进行生命活动:进食、产生能量、生长、对环境的改变作出反应。但这一切病毒都没有。当它呆在细胞外时,它实际上是很小的、无生命的、懒惰的颗粒。它进入细胞后,灾难就来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