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370字。
课 题19.鱼我所欲也执 笔
备课成员高燕林、蒲丛英、苟基永、袁曙红、郑福林授课者
集体备课
思 路1.抓住论证层次进行构思教案;
2.要合作探究与独立思考相结合,发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
三维目标1.重点积累:“欲、舍、甚、得”等实词
2.准确、明白的翻译文句
3.学习本文比喻恰当,对比鲜明,说理透辟的论证方法。
4.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及其现实意义。
5.学习文章行文流畅、论证严密、排比铺陈、气势恢宏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以读为主,结合句子及积累推断字词句的意思;掌握论点及其论证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5课时;或由授课教师自行调整安排。
教学过程及方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自由颂
裴多菲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二、孟子其人
1.生平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年轻时曾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学习。他悉心钻研孔子学说,后来成为儒家第二位大师,被称为“亚圣”。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均不被采纳。六十多岁回家乡,聚众讲学,著书立说。
2.思想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孟子的哲学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性善论”,认为人生来就有善良的本性。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还说:“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给与)我也,我固有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