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教案6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710字。
《夏》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通过阅读,解决文中疑难,梳通文意。
2、通过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概括文章结构,说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拓展性的比较阅读,能够区分不同作者对夏的不同感受。
4、以本文为学习对象,写作《草原之夏》。
学习过程:
导入
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哪位同学愿意说说看,在一年四季中,你比较喜欢哪个季节?(学生说,并简述理由)那你们能猜到老师更喜欢哪个季节呢?学生猜。(老师恰恰是并不喜欢夏天的,因为在我们当地,酷暑夏天是比较难熬的,我们当地有句谚语,叫“宁过三冬,不过一夏”就拿这两天来说,地表温度都达到了400C,所以当有老师听说我能来到避暑胜地、草原城市锡林浩特,都十分地羡慕。
虽然老师不太喜欢夏天,但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篇文章,作者对夏的感情是很热烈的。他的感情怎样,学完文章,我们一定能够了解。不过这篇文章比较艰深,在下面的学习中,同学们一定要很专注、很投入。
一、 梳通文意:
1、指导语:(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划出不懂的或有疑问的语句,并进行认真阅读思考,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实在无法解决的再与就近的同学讨论交流。等一会儿我们还要全班讨论。看看我们的同学解决了哪些问题,还遗留哪些问题。
2、学生活动:学生按阅读要求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提供支持和帮助。
3、全班讨论:提出疑问,对疑问发表见解。(指导语:刚才大家的阅读很认真,讨论也很投入。现在我们全班交流、讨论,内容有两个:1已经解决的疑问,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把你解决的过程和现在认识与大家交流;2、还有的疑问不能解决的,提出来,请别人帮助。发言的同学尽可能声音响亮点、清楚点,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注:对学生的交流和讨论进行随机的点拨和评价
二、理清结构
1、指导语:(过渡)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基本上理解了文章的意思。下面我们就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进一步梳理一下文章的结构。请同学们思考这样的问题:文章通过哪些方面来描写夏天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同学们再次研读课文,并经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活动:
(1)学生独立阅读(指导语: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围绕这个问题,进行独立地阅读和思考)
(2)两分钟后,小小组合作学习。(指导语: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各小组经过讨论,理清文章结构,并且将文章的结构概括出来,如果小组愿意以结构图的形式呈现,我们也非常欢迎。)
(指导语:现在我来说明一下小组合作的注意事项:同排五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选出一名组长。那么是由我来指定组长,还是小组自己推选呢?在接下来去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的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