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双基双测AB卷基础测试卷
- 资源简介:
共19题,约12910字。
高中语文人教版新课标必修四
第四单元双基双测AB卷基础测试卷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姓名 分数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B.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C.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以乱易整,不武
D.天下事有难易乎 是以古之易财,非仁者,财多也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 应该B 交换\轻易C 容易\代替D 容易\轻视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樊哙侧其盾以撞。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皆白衣冠以送之
C.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D.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权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C介词,凭借A 介词,用\连词,表承接B 介词,用\连词,来D 介词,凭借\连词,表目的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何以女为见? B.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C.单于召会武官属。 D.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女”通“汝”;B项,“畔”通“叛”;D项,“县”通“悬”。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空以身膏草野
A.使人止晋鄙军,留军壁邺 B.其一人夜亡
C.单于壮其节 D.欲因此时降武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例句和A项中加点的词都是名词用作动词,B项中为名词作状语,C项中为意动用法,D项中为使动用法。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5.下列各句中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见犯乃死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B.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C.虽欲报恩将安归!
D.子卿尚复谁为乎?
【答案】B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B.《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二都与两京都指长安和洛阳。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B《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张衡;C“迁、转、徙”指调动官职,“拜”指任命官职。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7.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 )(3分)
①《禹贡》主要以山脉、河流和海洋为自然分界,把所描述的地区分为九州,不受当时诸侯割据形势的局限,把广大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分别阐述九州的山川、湖泽、土壤、物产等,是自然区划思想的萌芽。
②此后,主要论述疆域、政区建制沿革的著作不断涌现,除正史有《地理志》外,各省、府、州、县也多编有地方志。
③《山经》以山为纲,综述远及黄河和长江流域之外的广大地区的自然条件。
④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是中国第一部疆域地理著作。
⑤中国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是战国前后出现的《山经》和《禹贡》。
【答案】⑤③①②④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8——10题。(每小题3分)
传记文学自身因素主要由传主、题材、情感表达、体裁形式、表现方法等组成。
古代传记文学的传主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士人都有。但在史传中传主以上层人物居多,在散传中传主由官吏名士逐渐扩展到平民百姓。近现代传记文学的传主一般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