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题(19份打包)
- 资源简介: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练习
1.docx
10.docx
11.docx
12.docx
13.docx
14.docx
15.docx
16.docx
17.docx
18.docx
19.docx
2.docx
3.docx
4.docx
5.docx
6.docx
7.docx
8.docx
9.docx
基础夯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修纂(zuǎn) 奠定(diàn)
底蕴(yùn) 扎扎实实(zā)
B.载体(zǎi) 拓展(tuò)
烙印(lào) 越堆越高(duī)
C.阐发(chǎn) 祛除(qū)
崛起(jué) 踌躇满志(chú)
D.频繁(pín) 编撰(zuàn)
衔接(xián) 提纲挈领(qiè)
解析A项,“扎”应读“zhā”;B项,“载”应读“zài”;D项,“撰”应读“zhuàn”。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体裁 崇高 内涵 承前起后
B.顶盛 巅峰 颁布 著书立说
C.涌现 赋与 贬值 一脉相承
D.相继 利弊 浮躁 责无旁贷
解析A项,起—启;B项,顶—鼎;C项,与—予。
答案D
3.导学号5495000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国学著作汗牛充栋,虽然是很多古人杰出智慧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成分。
B.中央希望经济战线上做实际工作和做理论工作的同志,和衷共济,通力协作。
C.艺术创作没有终南捷径,急功近利千万要不得。人一旦踏上了追求艺术的道路,就需要做好准备:只管耕耘别问收获。只有这样才能排除私心杂念,才能锤炼出好的艺术修为,才能创作出好作品。
D.当这个小偷升堂入室,准备再次盗窃王云家的财物时,被警察逮个正着。
解析D项,“升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此处属于望文生义。
答案D
4.导学号5495000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虽然经济有了发展,但脆弱的生态环境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让人类更好地适应自然,让自然更好地造福人类,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
B.德国是西方现代化大国,不仅以其发达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制造业闻名世界,而且在哲学、文学、音乐等领域拥有许多享誉全球的巨擘。
C.老舍经典话剧《茶馆》将首次在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上演,这出话剧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D.在风景优美但交通不便的山区搞开发的最大难处,在于既不能以牺牲“子孙饭”的代价发展,又必须解决和改善当下人们的实际困难。
解析A项,成分残缺,“让”前应加“如何”;C项,不合逻辑,“日前”是“以前”“几天前”的意思,不能与“正在”连用;D项,搭配不当,“改善”与“困难”不搭配。
答案B
5.下列各句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鲁迅的《摩罗诗力说》等都是承前启后的重要著作 ②长期闭关锁国的局面,被外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所打破 ③在这方面,王国维和鲁迅的研究以及黄遵宪的创作与实践就很有代表性 ④近代是中国社会的又一个转型期 ⑤西方的科技、文化思潮进入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思考如何将西方理论与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结合起来
A.②④③⑤① B.④②⑤③①
C.③④⑤②① D.⑤④①③②
解析④是总括性的句子,应作为第一句;其他各句按时间顺序排列,应为②⑤③①。
答案B
能力提升
一、阅读鉴赏
导学号5495000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文化消费就是消费者对有形和无形的文化产品的消耗,消费过程实质上就是对文化的消化、继承、积蓄、再造和创新过程。对消费者而言,文化消费的效用是获得精神享受。文化消费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是消费者要实现文化消费,必须支付货币,这是主要的文化消费;另
……
基础夯实
1.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就有道而正焉 正:正确。
B.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了解,知道。
C.愿无伐善,无施劳 施:表白。
D.知者动,仁者静 动:活动。
解析A项,修正;B项,同“智”,聪明、明智;D项,活跃。
答案C
2.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可谓好学也已
B.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C.饭疏食、饮水
D.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解析“已”通“矣”。
答案A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就有道而正焉 B.乐亦在其中矣
C.敝之而无憾 D.一日克己复礼
解析A项,古义:有道德的人。今义:有办法。C项,古义:不觉得可惜。今义:没有遗憾。D项,古义:一旦,表示假设。今义:一天。
答案B
4.默写下列名句名篇。
(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 。
(4)及其壮也, , 。
答案(1)敏于事而慎于言 (2)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3)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4)血气方刚 戒之在斗
能力提升
一、阅读鉴赏
(一)导学号5495000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 愿:愿意。
B.敝之而无憾 敝:破,坏。
C.愿无伐善 伐:夸耀、炫耀。
D.颜渊、季路侍 侍:侍奉。
……
基础夯实
1.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厚敛以雕墙 雕:刻画,绘制。
B.伏甲,将攻之 甲:士兵。
C.宣子田于首山 田:打猎。
D.我之怀矣,自诒伊戚 诒:此。
解析诒,遗留。
答案D
2.下列各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A.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B.古之良大夫也
C.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D.伏甲,将攻之
解析A项,代词,所犯的过错;B项,助词,的;C项,助词,的;D项,和例句一样,代词,代指赵盾。
答案D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三进及溜
B.而观其辟丸也
C.既而与为公介
D.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解析A项,“溜”通“罶”,屋檐下滴水处,这里指屋檐下;B项,“辟”同“避”,躲避;D项,“阙”通“缺”,过失。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书法不隐
B.弃君之命,不信
C.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D.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解析A项,古义:记事的原则。今义:文字的书写艺术,特指用毛笔写汉字的艺术。B项,古义:不守信用。今义:不相信。D项,古义:不合礼法。今义:①不礼貌,②调戏(妇女)。
答案C
能力提升
一、课内阅读
(一)导学号549500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9题。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
……
基础夯实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暇(xiá) 阁(gé)
笃(dǔ) 嗜(sì)
B.糟粕(bó) 跻(jī)
俟(sì) 鲍(bào)
C.戛戛(jiá) 讫(qì)
俗谚(yàn) 不假思索(jiǎ)
D.逮老鼠(dǎi) 力有未逮(dǎi)
骈(pián) 俪(lì)
解析A项,“嗜”应读“shì”;B项,“粕”应读“pò”;D项,“力有未逮”中的“逮”应读“dài”。
答案C
2.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 餍:满足。
B.《桃花扇》之解脱,他律的也 律:约束。
C.诚戛戛乎其难 戛戛:困难的样子。
D.聊书于此,以俟他日 聊:随便。
解析D项,聊:姑且。
答案D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始于离者终于合
B.而其价值亦即存乎此
C.吾人对蛇蝎之人物与盲目之命运
D.无虑百数十家
解析A项,古义,结束于;今义,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C项,古义,不可知;今义,眼睛看不见东西,比喻认识不清。D项,古义,大约;今义,不考虑。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属于名词作状语用法的一项是( )
A.目击之而身历之
B.才得一面
C.而不必求息肩之地也
D.皆笔而书之
解析A项,名词作状语,亲眼;B项,名词活用作动词,见面;C项,使动用法,使……休息;D项,名词活用作动词,记录。
答案A
能力提升
一、阅读鉴赏
(一)导学号5495004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
余年十五六,即学为诗。后以奔走四方,东西南北,驰驱少暇,几几束之高阁。然以笃好深嗜之故,亦每以余事及之。虽一行作吏,未遽废也。士生古人之后,古人之诗,号专门名家者,无虑百数十家。欲弃去古人之糟粕,而不为古人所束缚,诚戛戛乎其难。虽然,仆尝以为诗之外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