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9850字。
山东省荷泽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
第Ⅰ卷(共36分)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苏轼在文学上春风得意,但仕途多舛(chǔan)。王安石变法之时,他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独立人格,站在保守派司马光一边。他被贬到外地做官。数年后司马光派执政,按说苏轼可以鹞(yòu)子翻身了。可他依然顾我,又不赞同全盘否定王安石。后来,司马光派 甲 (失势/失利),苏轼却被认定为司马光派,被一贬再贬,直贬到遥远的海南岛。好在苏轼也只是被一贬再贬,而没有削(xuē)职为民,更没有被杀。官小了,俸禄低了,但温饱还是有 乙 (保证/保障)的。
苏轼无论被贬到哪里,都留下了优秀的篇章。在山东密州,写下了脍灸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被称为中秋节的绝唱。在黄州,在琼州,也都风流倜(tì)傥有遗篇,“门大要容千骑入,□□□□□□□”的楹联就说明了他在黄州生活的状态。虽然其中也流露出“人生如梦”的低靡,但主旋律乐观向上, 丙 (倾注/灌注)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他每到一处,都“入乡随俗”地 丁 (享用/享受)当地的特产。苏轼,无论多么颠沛漂泊,都保持着一种好心情,乐观、潇洒、豁达地生活着。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仕途多舛(chǔan) 颠沛 B.削职(xuē) 脍灸人口
C.风流倜傥(tì) 低靡 D.鹞子(yòu) 依然顾我
2.在文中甲、乙、丙、丁四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失势 保证 倾注 享用
B.失势 保障 灌注 享受
C.失利 保证 倾注 享用
D.失利 保障 灌注 享受
3.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露花倒影柳屯田 B.风摇钟磬落人间
C.堂深不觉百男欢 D.水光翻动五湖天
【答案】
1.D
2.A
3.C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音和字形。A项正确;B项灸——炙(炙:烤熟的肉);C项靡——迷(倒下);D项鹞(yào),顾——故(从前)。
【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平时要多观察形近字的区别,如“灸”“炙”,扎实掌握。字形还需要理解意思识记,如依然故我:形容自己一切跟从前一样,没有变得更好。
2.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本题主要考查辨析词义,放到语境中,根据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进行选择,如失势:失去权势。失利:打败仗;战败;在比赛中输了。甲处表示司马光等人政治上不得志,应用“失势”。
3.
试题分析:对联讲究结构、词性、字数相同和平仄相对,“门大”可知“风摇”词性不对,排除B项;“入”动词,“天”“田”名词,词性不对,排除A.D项。
【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如本题“入”动词,“天”“田”名词,词性不对,排除A.D项。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中国选手苏炳添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在男子100米比赛中以9秒99的成绩获得季军,成为历史上首位突破10秒大关的黄种人。
B.央视《等着我》播出了莫松秀老人与失联60年的老战友孙英财相见的场景,看到两位老人一见如故,泣不成声,在场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