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0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3/5 16:20:2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32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5990字。

  邢台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期末联考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5,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小说欣赏》。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小说作为一种艺术和文学形式,必须具有艺术的终极属性,即诗性,必须立足于现实且对现实进行艺术化和文学化处理,而不能直接描摹现实,过度的绝对的“写实”、过分注重“故事性”,则会使其沦为平庸。唯有“艺术的真实”,才能使小说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恒久的魅力,才能使读者感受到浓郁的诗意。当下一些作品过分注重对于真实的开掘和叙写,偏执地沉溺于追求故事性,而缺乏或者忽略将其提纯为艺术的手段和能力,以致使作品几近于新闻、纪实等体式,迎合了大众猎艳猎奇阅读心理,却丧失了其原本应有的文学蕴涵和诗性品格。另外,现今某些小说创作者似乎过度热衷于书写“恶”与“丑”,而忽略了对于“美”的发掘。小说并非不可以写“恶”与“丑”,但写的目的应是为了反衬出“美”,而且要注意限度和分寸,过度的书写甚或是带着欣赏的眼光、陶醉的心态去表现“恶”和“丑”,只会使人心生厌恶,从中更不可能感悟到“美”和“诗意”,这显然有悖于文学的审美追求和目的。
  还有必要重视小说的语言。语言能力始终是一位小说创作者必须具备的首要能力,语言水平也始终是标示小说水准的首要特征。正如汪曾祺所言:“读者读一篇小说,首先被感染的是语言。我们不能说这张画画得不错,就是色彩和线条差一点;这支曲子不错,就是旋律和节奏差一点。我们也不能说这篇小说写得不错,就是语言差一点。这句话是不能成立的。”而当下某些作家,在创作诗歌、散文时,也许还能重视语言的运用与雕琢,但在创作小说时,由于过分注重故事性,则往往忽视或者漠视语言。这就造成了一些作品语言水准的低下,准确性欠佳、冗长、粗鄙、直露的语言在小说文本中大行其道。小说创作者们应该秉持汪曾祺 “写小说就是写语言”的理念,重视炼字造句,力求“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无可替代性”。此外,还应充分重视汉语作为表意语言和非形态语言的特点,谨慎过度使用“欧化”句法,而应从古代文言文中汲取营养,在简约和内蕴上下足功夫,方能彰显出汉语有别于其他语言的特有魅力,使语言更具诗意,从而整体提升作品的诗性。
  小说要注重意象的营构。“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范畴,曾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最为出彩的因子。其实,意象并非为诗歌所专属,它广泛存留于各种艺术形式中。意象(包括人物意象)应该成为小说内容和意旨的聚合体与浓缩体。一个鲜活的意象能够产生恒久的诗意和震撼力,能够在读者的心中芳华常驻,让读者时时品味——正如“哈姆雷特”之于莎士比亚,“边城”之于沈从文,“高老头”之于巴尔扎克,“野地”之于张炜……带给读者的审美冲击力是何其强烈而持久!凡此诗性十足的小说作品,似乎皆离不开一个鲜活而成功的意象。
  (仕永波《小说亟待提升诗性品质》,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作为一种艺术和文学形式,在反映现实时要采用艺术化和文学化的处理方式,要具有艺术的终极属性。
  B. 有诗性的小说,要超越现实而不是对现实进行直接描摹,这样的小说才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恒久的魅力。
  C. 过分注重真实,偏执地沉溺于追求故事性,可以让小说迎合大众的的某种阅读心理,但却使小说沦为平庸。
  D. “美”与“丑”都是小说可以挖掘的内容,然而一些创作者过度沉醉于写“丑”,却忽略了对“美”的追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小说的语言质量,是小说质量的体现,也是小说创作者水平的体现,这需要小说创作者重视和下功夫。
  B. 作家在当前文学创作中,或许还能重视诗歌、散文的语言,讲究语言表达质量,但创作小说时却不重视语言。
  C. 汪曾祺认为写小说要注重锤炼字句,力求“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无可替代性”,这种理念值得一些小说创作者学习。
  D. 小说创作者可以从古代文言文中学习语言的简约与内蕴;可以加强意象的构造,增强小说的审美冲击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意象”是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范畴,在各种艺术形式中广泛运用,特别是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曾大放异彩。
  B. 英国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塑造的“哈姆雷特”这一人物意象,产生了恒久而强烈的震撼力。
  C. 沈从文在小说《边城》里营构的充满了湘西地区特有风情的“边城”这一意象,在读者心中常驻,让读者时时品味。
  D. 一篇小说能够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主要是语言,语言差的话,我们则一般不能认为这篇小说写得不错。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①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令岳阳楼享誉海内外。直到今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依然脍炙人口。近日,一篇《岳阳楼被卖了》的文章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岳阳楼,正被一家企业承包经营。消息一出,顿时引起了公众的质疑。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