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运用》学案(5份)
- 资源简介:
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语言文字运用》学案 Word版含答案
【整合】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语言文字运用》学案:第一课第一节《认识汉语》 Word版含答案.doc
【整合】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语言文字运用》学案:第二课第二节《耳听为虚——同音字和同音词》 Word版含答案.doc
【整合】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语言文字运用》学案:第二课第一节《字音档案——汉字的注音方法》 Word版含答案.doc
【整合】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语言文字运用》学案:第一课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Word版含答案.doc
【整合】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语言文字运用》学案:第一课第三节《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 Word版含答案.doc
耳听为虚——同音字和同音词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形成同音字的原因和同音字词的类型
2、了解同音字词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注意避免同音字词造成的歧义
学习内容 同音字和同音词
问题导学
一、故事导入:
同事到外地出差,当地的同事热情好客,当晚便在一特色酒店的包间设宴接风,上主菜了——烧羊腿,一大盘肉骨头,一碟子椒盐儿。一位北京哥们儿酷爱这口儿, 毫不客气的抓起一羊腿,咔嚓就是一口,呱唧呱唧的大吃起来。小姐一见,说道: “先生,这个要蘸着吃。”哥们儿将信将疑的看了看小姐,又看了看当地的同事。当地的同事说:“蘸着吃好吃一些。”哥们儿于是拿着羊腿站起来,咔嚓又是一口。 小姐赶紧过来问:“先生,您有什么需要吗?” “啊?没有啊。” “那请您坐下来吃。” 哥们儿嘀咕着坐下来,看了看大伙儿,茫然若失。小心翼翼的把羊腿拿到嘴边,小心翼翼的咬了一口。 小姐又说:“先生,这个要蘸着吃。” 哥们儿腾地一下站起来,挥舞着羊腿怒气冲冲的嚷:“又要站着吃,又要坐着吃,到底怎么吃!?”
二、学习步骤及内容
1、对联是我国特有的语言艺术,其中有不少是利用汉字的谐音形成妙对的。除了课文的例子外,你能否再举几个?
例如:★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幼儿摘柚儿,柚儿完,幼儿玩。
★眼珠子,鼻孔子,珠(朱)子还居孔子上;眉先生,须后生,后生更比先生长。
★相传有个神童,宰相爱其才招为女婿。宰相宴请时,当着满堂宾客出一上联请女婿对:因荷而得藕。女婿手指席上果品,答:有杏不须梅。这里因用了谐音(荷—何,藕—偶,杏—幸,梅—媒)而妙言他意,客人们顿时而悟,连连称妙。
2、同学们,能否举些节日中、日常生活中妙用同音字的现象?也可以举出一些由于同音字词而造成误会和尴尬的例子。
⑴同音相关(妙用):比如婚庆,新人床上要放上枣儿、花生、桂圆、瓜子等,寓意“早生贵子”;送给新人的花,要选择百合,寓意“百年好合”;财神爷骑马的形象寓意“马上发财”。
⑵同音歧义。张某——章某,致癌——治癌,今天yóulún不准进港(油轮、游轮邮轮),机场——鸡场,为什么——喂什么,一对对男女——一队队男女,五香豆腐干——五箱豆腐干。如这些同音词语,在某些交际场合,都可能造成误解。(详见教参41页)
3、同音词有哪些不同类型?
明确:①同音同形 ②同音异形
4.同音词是怎样形成的?
答:
答案 (1)语音偶合,即读音碰巧一样。(2)历史音变,即读音原来不同,后来才变得相同。(3)词义分化,即一个词的几个意义后来失去联系了。
5.同音字有何妙用?
答:
答案 汉语的同音字在表达时有独特的用处。比如在熟语、对联等语言形式中巧用同音字,可以丰富语言的表达。汉语独有的歇后语也多是利用汉语的一音多字形成的。例如“喝酒不拿酒盅——壶(胡)来”,“和尚的住处——庙(妙)”。古诗中有时也会使用同音字形成工整的对仗。如“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中“白”对“清”,是借用了“清”的同音字“青”而构成颜色对。
6.如何区别同音词和多义词?
……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演变情况。
2.能读懂浅易的文言文。
学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1.汉语语音演变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1)声调的变化: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消失了入声声调,平声分为“阴平、阳平”,形成了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
(2)韵母的变化:古代汉语的韵母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带“p/t/k”塞音尾的韵母都消失了。
2.汉语词汇的发展和演变在哪些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
答:(1)词语的词形变化。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为主。比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窥镜”的“镜”,在现代汉语中则要用双音节词“镜子”来表示。
(2)词语的消长变化。一是产生了一些新词语。比如“上网、数字电视、基因、DVD”等。二是一些旧词语退出了词汇舞台。如“买办、知青、人民公社”等。三是有些词在现代汉语中或者消亡了,或者仅在复合词或成语中作为构词成分保留下来。
(3)词语的替换变化。词语替换变化有社会的因素。比如由于避讳把“世”改为“代”。词语替换变化也有语言系统内部的因素。比如古代汉语中的“足、目”,在现代汉语中分别变成了“脚、眼”。此外,为了避免过多的同音词和多义词,就用双音节词代替单音节词。
(4)词语的引申变化。词义演变的方式主要是引申。比如“朝”本来是名词,意义是“早上”,后来引申出了“朝见”,并进一步引申出“朝向”等等。词语意义的引申变化有三种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
3.汉语语法的演变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 (1)语序的变化:现代汉语所有动宾结构中宾语的典型位置都是在动词的后面。
(2)句式的变化:有些句式古今都有,但表现形式不同,如判断句。还有的句式,是后来才出现的,如“把字句”。
(3)词类的变化:古代汉语中的词类常常可以活用。
4.什么叫词类活用?它有哪些类型?
答: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
……
《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汉外”比较进一步认识汉语。
2.了解汉语区别于其他语言的几个主要特点。
3.激发对母语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过程:
一、阅读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普通话?
答:
2.结合具体实例,谈谈现代汉语有哪些特点?
答:
3.汉语的基本语序是什么?语序的变化对句意的表达有何作用?
答:
4.汉语句子中的形态变化主要是通过虚词来表示的,试结合具体实例加以分析。
答:
5.比尔闹的三个笑话分别反映了汉语的什么特点?
6.你是怎样理解方言的?
7.这是比尔的一次作业,老师给他只打了2分,比尔很困惑,他的问题出在哪儿呢?
(1)来中国以前我不学过汉语。
(2)我一直对战争片没感兴趣。
(3)你用汉语还是用英语讲都可以。
(4)你喝点什么?啤酒或者可乐?
(5)他才丢了钱,昨天再丢了书。
(6)今天我再发烧了,还不能去上课。
二、巩固测试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汉语就是指普通话。
B.普通话之所以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是因为北方话听起来最好听。
C.粤语没有轻声、儿化音之类的现象。
D.普通话也是一种普通的方言。
2.下列关于现代汉语词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汉语里双音节词占大多数,只不过在日常口语中,单音节词(主要是动词)还较常用。
B.复合构词在其他语言中很少,在汉语中却最多,而且内部的构造类型也多种多样。
C.派生构词,即由一个有实在意义的词根加一个意义比较虚的词缀构